总体感觉:1、大城市工作容易,落户很难,买房买车都受限制。TTB天生不爱热闹,不喜欢到大城市里生活,受不了那里的繁华和喧闹,但凭心而论,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大城市的传势摆在那里。现在房价飞涨——其实,说“现在”有点不客观,二十年前,哪一年不在“飞涨”呢?虽然偶有小年、回调,但每次回调似乎都是下一波更大升势做蓄势——此中人,谈房成风。北京,我一同行,从吃饭始,到吃饭终,话题总无法跳出他的房子。此君前些年初到京城,在家人帮助下购房一套,现在颇庆幸、自得。当然,有人自得,就有人焦虑。席间就有一哥们,混居京城十八年,离买房的目标似乎越来越远。言谈间,不胜其烦。2、省城的房价三五年前疯涨过一轮,此后就软绵绵的,涨幅不大。今年借助于一线城市的涨价风,有一些开发商也想借机抬价,但效果似乎不彰。我常住的一家宾馆,附近有一小区。三年前询问的房价,今年再问,似乎并没有变化。考虑到房价的折旧因素,算是略有上涨吧。但考虑到通胀因素,这上涨又有多少呢?我没有具体数据支撑,但毛估估的感受,就是省城房地产去库存,压力还是不小的,至少从房价上看,是支持我这个观点的。 3、市里,算是三四线城市吧——前几年房价经常上百城房价升幅榜。平时因工作关系,去得最多,朋友、同事也多。最直观的感受,房价几年没涨了。炒房想出手的朋友,价格高一点卖不出去,价格低一点自己又不太乐意。典型的有价无市特征。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几年。以我的计算方法,房价多年不涨,放在人们工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及通胀持续的背景下,其实就是下跌的。嗯,不错,市里的房价在事实上是下跌的,虽然跌幅不大,所以前些年出现的炒房风、无房或少房焦虑症大为缓解。城市的扩张脚步明显放缓。市效有两个建筑工地,在我印象中已经存在三五年了,盖了一半,撂在那里风吹雨淋,每次经过那里,我都会忍不住观望一下,偷偷地会心一笑。不知道毛坯经过风吹日晒,是不是会变得更坚固更结实?给开发商会不会带来更大利润呀? 4、回到我们小县城,房价最高时涨到每平方米五千元,现在县城最高档的别墅也就这价格了。一般的多层建筑,由正规开发商开发的,最高卖到三千七八。周围一些拆迁户得到的拆迁房,一平方居然只卖一千二百元,一百二十平方的房子,房款缴完后,能免费赠送十平方的储藏室一间,有的甚至还附送车库的。大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听着像天方夜谭吧?这是事实,有兴趣买这样房子的朋友,可私信于我,我免费为您推荐哈——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状态,已经至少三年时间了,而根据县城的囤房量,我认为这样的低迷状况,至少还会持续三五年时间。 5、由上分析,开奖,得出的结论是:当前雪球上关注和探讨房价上涨的话题,是一个局部性的结构性的特征——它只存在于一线城市,和小部分的二线城市。对于绝大多数的二三四五线城市来说,最近三五的房价是一直在调整中的,而且以我的观察,还会继续调整下去。我们小城可能还会有三五年才能完全去掉库存,可能不具有完全代表性,但我想“具有一定的代表”的说法,可能大多数人会能接受吧。我说这个话的意思是:那种美式日式港式的房价崩盘说,在目前的中国大陆恐怕很难出现——因为在中国大陆的大多数地区,房地产的调整,已经进行了三四年了,目前还在进行中,而且是以软性的方式进行。考虑到未来城镇化的因素,我认为房地产业的软着陆前景是可以预期的。 三、综合分析:悲观着你的悲观,乐观着你的乐观——选择吧! 通过上述农村与城市的不同见闻与感受,综合分析对比,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格外强调一下: 1、城镇化的大趋势不可逆转,这为房地产及国家经济提供了最大的发展逻辑。未来分化不可避免,憨子傻子疯子瞎子闭眼挣钱的黄金时代可能不再,但稳步增长、王者长存的白银时代可能已经到来。 2、城镇化带来的农民凋敝,可能只是一种表象,农村人口流失为农村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可能。我在农村看到的新的承包、经营形式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普及、更有效、更有灵活性,也更加充满生命力。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表现出了重大的转变趋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