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彬/视觉中国
编者按 元宵节为猴年春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味春节饭桌上的那些话题,让我们对职工2016年的期待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工人日报工会新闻部微信公众号《工道》所做的“春节,你和亲朋好友都聊啥”的调查来看,关注涨工资的职工达到24%,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收入为11%。总之,从涨工资、农民工买房到自主创业、留守儿童在哪上学谁来看护……对于每一个具体而微的劳动者来说,这些都是困扰生活的难题。当然,其中一些问题在2015年得到了改善。 2016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和新型劳动关系的重构,很多过时法规亟待修改完善,更多的制度需要更快出台并更好地执行落实,由此为职工的幸福生活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韩非子》里说,“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知不足而改变,知困难才自强。本刊实录部分劳动者的“春节话题”,以期真切了解他们期待的改变,进而推动相关政策制度改善落地,真正增强职工群众的幸福“获得感”。 信息采集地:郑州 “期盼涨薪更多落到口袋里” 2015年,郑州市一家二甲医院的药剂师张君如“压力山大”。 这一年,她的工资实现了“上班史上最高涨幅”,但12岁的女儿“小升初”,66岁的母亲罹患子宫癌,38岁“上有老下有小”的张君如深感,“挣的钱不够孩子上补习班和老人去医院的!” 2015年6月,国务院发话:“今年6月底前,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一定要落实到位。”张君如正是此次涨工资的受益人群。 工作16年的张君如慨叹,她终于等来了涨工资的“春天”。从16年前的600元,到涨工资前的2600元,16年间,和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样,张君如直观感受到的工资变化,多是由于职称的晋升和工龄的增加。而这一次薪资改革,调整的则是“基本工资标准”。 2015年8月,看到涨薪后第1个月的工资条,张君如有些傻眼:“才涨了200元钱!”因为与“涨薪方案”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由现行的550元~2800元,分别提高到1150元~3810元”的涨幅相比,200元的涨幅还是差得远点儿。 而涨的这200元钱,在张君如看来,还不够去医院看一次感冒或者孩子上一次课外辅导班。日常开销,让月收入2800元的张君如只能“吃老本儿”。 为节省开支,38岁的张君如从不买化妆品,同为药剂师的丈夫,也把烟酒都戒掉。但更让她措手不及的是,2015年8月,母亲突然检查出子宫癌,不得不从南阳老家转诊到郑州治疗。 治疗期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一天高达1万元的支出,压得张君如喘不过气。和本地城镇职工看病时直接减免费用不同,退休职工异地就诊时,“先垫付、后报销”的规定,始终让她觉得“钱花得心里没底”。 12天ICU住下来,再加上手术费用,21万元的开支,出院报销时,才知道是70%的报销比例,这让身为医务人员的张君如不得不抱怨:虽有医保,看病还是“胆战‘薪’惊”。 采访中,《工人日报》记者发现,生病不敢去医院的不在少数。在河南省周口市从事包装机械的一线工人王冰川回忆,以前感冒发烧,三五块钱就能看好;现在去医院,抽血化验,再加上七七八八的检查费和药费,“没有千八百的,别想出去!折腾一圈,一个月工资都搭送医院了。” 春节的家庭聚餐上,家人都以为医务工作者工资很高。当问起“为何只涨了200元”时,张君如解释,单位是差额补助单位,为留住病患,医院只能不断扩张规模,盖楼、引进人才、购买医疗设备。如此一来,“医院挣的钱不见得能发给职工”。 “透支”咬牙熬过1年,张君如只盼望“涨钱真的能涨到口袋里”。(记者 李丹青) 信息采集地:乐山 “政策落地才有幸福‘获得感" “别问了,这1年我工资就涨了81元。”猴年大年初三中午,在老家与朋友聚会的杨奎,一坐上饭桌就首先“自曝”。 2015年,公务员工资改革,四川省乐山市公务员杨奎春节一回家,就被亲朋好友追问加薪幅度。“百元不到的实际增收,没有物价涨得快。”他只能一遍遍解释。 2015年,公务员工资改革是年度热议话题。随着具体改革措施在一些省市区落地,公务员的基本工资和级别工资都有所提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