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国内汽车产量达到245.2万辆,同比增长7.14%,累计销量达到250.06万辆,同比增长7.72%。迈入“十三五”新周期,中国车市迎来了一个不错的开场。 ◎ 汽车人传媒记者 王雯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统计分析,今年1月,国内汽车产销环比有所下降,但同比保持增长,且高于中汽协此前做出的全年增长预期。中汽协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月,国内汽车产量达到245.2万辆,同比增长7.14%,累计销量则达到250.06万辆,同比增长7.72%,其中乘用车产销同比增幅均超过9%,而从各车企公布的1月销量成绩单来看,迈入“十三五”新周期,中国车市迎来了一个不错的开场。 开年车市整体飘红,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春节假期购买力的集中释放,以及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推动力,开年的红火能否转化为长红的走势,还需要经过市场的多重考验。面向“十三五”全新发展周期,行业整合与优胜劣汰的步伐不会慢下来,车企比拼的仍是综合布局能力以及顺应大趋势的创新行动。
乘用车:中国品牌继续攀升,日系车企集体上涨 1月,乘用车生产214.84万辆,环比下降7.44%,同比增长9%;销售222.87万辆,环比下降8.74%,同比增长9.27%。与上年同期相比,SUV和MPV销量保持增长势头,尤其是SUV延续了2015年的火热,由于轿车市场份额不断缩水,SUV将依旧是各大车企的发力重点。
分系别来看,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01.39万辆,环比下降2.17%,同比增长16.62%,占据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49%,占有率比上月提升3.06个百分点,得益于SUV的火爆,中国品牌乘用车在2015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2016年车市排位赛开启,中国品牌的攀升势头依旧未减。从自主车企发布的2016年销量计划来看,长安、吉利、长城、广汽传祺、北汽等均提出超过10%的销量增幅目标,面向中低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中国品牌能否再上层楼引人关注。 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1月分别销售44.77万辆、29.82万辆、26.90万辆、12.39万辆和6.55万辆,占据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0.09%、13.38%、12.07%、5.56%和2.94%。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新车效应叠加以及小排量购置税的刺激作用,日产、丰田、本田和马自达等日系车企销量全线飘红,其中广汽丰田1月销量创造在华新记录,东风本田1月销量同比增幅达到57.6%,位居日系第一,一汽丰田和长安马自达也取得超过20%的增长。 车企方面,南北大众表现突出,上汽大众1月销量达到20.82万辆,位居乘用车企业销量排行首位,一汽-大众“发轫”年也首战告捷,1月销量为18.2万辆,仅次于上汽大众。美系车同样表现出色,上汽通用取得6.8%的销量增幅,长安福特1月销量同比增长58%,销量增幅位列合资车企首位。 以下还有1月乘用车分车型销量前十位详细数据,反映了各车型销量走势。轿车方面,排行前五位车型月销量均超过3万辆,朗逸本月表现抢眼,单月销量突破4万辆,捷达、新英朗紧随其后。SUV领域,自主品牌集团优势进一步巩固,前十榜单中占据7席,哈弗H6、宝骏560、抢占前三位,SUV市场渐成红海,抢食蛋糕将会更激烈。
商用车:难言乐观,寻找出路 1月,商用车生产30.36万辆,环比下降9.32%,同比下降4.42%;销售27.19万辆,环比下降20.83%,同比下降3.46%。其中,客车产销量分别为4.80万辆和4.68万辆,环比下降29.17%和37.03%,同比下降3.68%和3.48%。货车产销量分别为25.56万辆和22.51万辆,环比下降4.28%和16.35%,同比下降4.55%和3.46%。 当前,商用车企业仍在寻找变革的出路,需要多在中高端市场、公路运输物流领域寻找机会,需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政策东风,在海外市场寻找突破口。并且随着高端化、智能化的风潮愈演愈烈,商用车企业比拼的是产品升级、结构调整的速度与精准度。洗牌的步调不会放慢,对接市场大趋势以及消费新动向,商用车企业在奔向制造再升级的道路上,还需要跑得更快、更精准,进而推动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求变。
新能源汽车:接受更严峻考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