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逐步下延车辆长度、档次。以前买辆200多万元的客车1-3年就能回本,总成也敢多用进口件;现在连100万元的客车都很少买,主流价位是50万~60万元。”牛树杰表示。 “长距离运输被高铁和飞机占据,公路客运的运距在缩短,短距离班线车在增加,因此班线车小型化是趋势,我们也提出了‘大车换小车’。现在40~50座的长途车越来越少,20座左右的则越来越多。”山西汽运集团副总经理段素宏向商用车新网记者介绍说。
铁路、航空、公路,关键不在竞争而在协调 用户的需求自然传导到制造方。据李先生介绍,在山西,很多厂家都在往中轻型客车领域发展。“比如我们,6-7米车的量很大,7-7.5米稍少些,8米客车的量又很大。从地域看,我们的中轻客在山西各地都有,其中,太原下辖区县、晋中、运城、大同等地较多。”他说:“需要注意的是,向中轻客转型的情况与各地政策关系密切,现在很多东西还不到位。” 需求继续传导。“我们在村村通上的涨幅高达30%,主要是针对6~8米客车的中轻型发动机,供应的品牌包括宇通、中通、少林等。”陈先生说。 不过,旅游市场的情况截然不同,大多数旅游车都在10米以上,且受限于加气不便,以柴油车为主。至于为何不用中轻型车,答案很简单——为了利润。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都在抢单。不管开20座车还是50座车,驾驶员工资都一样,但票款收入差异明显,开小车经营成本明显高。 还是那句话,市场需要什么,供给侧就得供应什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