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威猛先生 今天跟大家推荐纪录片,豆瓣,320人评价,8.1评分。
IMDb,11169人评价,7.7评分。
2006年产的《谁杀死了电动车》,算得上是一部值得私藏的小众优秀纪录片。 它的导演Chris Paine也借助此部力作在电动车江湖力立了足。
后来,Chris Paine还成为特斯拉上市全过程的纪录者,即是《谁杀死了电动车》的下部——《电动车的复仇》(2012年),足以见证其在火星BOY马斯克心中的地位。
回来回来,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上部,是撕心裂肺!是失恋! 其实,在特斯拉热潮带动下之前,电动车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失恋”。 第一次,在100多年前,电动车几乎是大多数人购车时的不二之选。 他们开起来安静平稳,还可以在家里充电。
相比起来,燃油汽车噪声大且颠簸。 重点是,当时的燃油汽车必须在户外手摇点火,说起来就是一个大写的“挫”! 那位发“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灵感”的美国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是电动车的坚定支持者。
1911年的《纽约时报》也曾经这样评论电动车:“它经济,不排放废气,是理想的交通工具。” 但是,到了20世纪初,随着燃油汽车自动启动装置的发明,并且加上亨利·福特创造性的流水生产线,燃油汽车的价格变得廉价亲民。
1920年开始,速度动力更足,且续航能力更强的燃油汽车成为了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正室。 整个20世纪,人类生产了数以亿计的燃油汽车。
虽然说,得益燃油汽车的普及,美国乃至世界才慢慢有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我们也才有了那份说走就走的资格。
但是,燃油汽车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排放废气,这是比我们发展更早的美国,从来也没有躲过的。
1989年,一项研究发现,在洛杉矶地区,有四分之一的15~25岁青少年患有严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1990年,洛杉矶地区有41次的一级烟雾警告。 诶,是不是联想到了柴静去年的那场雾霾调查,只不过我们步了后尘而已。
当然,还有全球变暖……
连反恐战争都搬出来啊!美国这时才经历911多久?!温室效应真不是说着玩玩的。 除此之外,导演当时还采访了许多捉急的科学家、政客、环保主义者等,来丰富论点。 接下来,就是电动车的重新被临幸,又二度被弃了,这才是本部纪录片最想表达的。 相比第一次被弃,这次被弃满屏都是恶心和诡异。 1987年,当时通用汽车的 CEO Roger Smith 受到其太阳能汽车团队在澳洲太阳能挑战赛获得冠军的鼓舞,决定给此支团队另一项挑战,生产出当代可以量产的现代电动车,并将其挑战取名为“impact”。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