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一个话题引发了金融领域的广泛关注:"黑天鹅事件"频发、美元持续走强,会否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遭遇一波新的危机?中国如何在汇率波动和国内经济改革中作出平衡? "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正在成为常态,对全世界的宏观政策制定者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副总裁朱民19日在第一财经金融峰会暨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上表示,金融市场如今"黑天鹅事件"频发,"这仅仅是波动,还是危机的前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不过,即便再次发生金融危机,中国依然具备较强的抵御能力。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看来,中国发生债务危机是小概率事件,"但从全球范围看,金融结构正在发生巨大改变,金融业的中介功能从银行业移向影子银行,金融的集中度也大大加强,这都给监管者带来了挑战。" 美元"杀伤力" 眼下,美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及汇率走势开始分化,美元再度进入强势周期。"这意味着全球已经进入了危机的潜在阶段。"朱民表示。 历史上,美元走强曾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经济危机,以及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美联储去年底重启加息后,开奖,美元又开始不断走强,截至11月20日,美元指数已经突破100整数关口。 朱民表示,美元走强会导致资本回流美国,如果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背负着美元外债,就会因此支付更多的利息,从而引起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这正是上述两次危机中发生过的。而从2014年以来,新兴国家已经开始感受到资本持续性流出的压力。 "美元持续走强是今后12个月间金融市场最大的风险,其可能引起公司和国家资产负债表、跨境资金流动的深刻变化,我觉得这个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头等大事。"朱民说。 强美元"杀伤力"之所以大,因其主要是通过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这两个重要渠道冲击市场。更重要的是,美元的强势可能远未终止。 市场各界此前存在这样一个共识——尽管美联储加息不可避免,但鉴于美国自身经济仍欠动能,以及全球的"降息潮"和美元升值变相产生的货币收紧效果,未来的加息步伐必定是缓慢的。然而,就在特朗普当选下一届美国总统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在11月17日发表的讲话使得上述预期显得保守。 耶伦当天出席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大选之后市场出现一些波动性,市场预期美国财政政策将出现净扩张,并预计财政扩张会带来通胀,美联储将关注国会所作决定。 这些话背后暗含的逻辑是,如果特朗普落实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政策,从而导致通胀开始抬头,且远超预期,那么加息速度也将超预期。 招商证券(18.920, 0.18, 0.96%)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略显乐观。他表示,应该更为辩证地看待美元走强,"当前美国GDP在全球中的占比远低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似乎预示本轮美元走强的高度也将低于上两轮。" 也有观点认为,美国自身的经济状况仍不支持其在明年大幅、快速加息。例如摩根士丹利仍维持明年加息一次的观点。至于"特朗普效应","我们还是要看特朗普会做什么,以及他有没有能力做。谁都不能预测未来。"橡树资本联席董事长及联合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除此之外,强美元对于美国自身的经济也有杀伤力,这对美元走强有抑制作用。 中国仍存"抗压垫" 如果全球金融市场遭遇一波新的危机,中国的抵抗力有多强? 今年年中开始,就有不少观点认为,下一轮金融危机的发生可能来自债务泡沫的破灭。事实上,引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也是一场债务危机。不过,李扬在19日的第一财经金融峰会上表示,中国发生债务危机是小概率事件。 首先,中国储蓄率较高,到去年依然高达47%。"这意味着,中国债务融资来源主要是国内储蓄。"李扬说。统计显示,外币计价的外债只占总债务的不到3%。 其次,我国金融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这使得中国债务的融资主要来自相对稳定的银行存款,而非波动性很大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资金。这决定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点主要集中于流动性上,偿债能力位居其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第一财经金融峰会上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总需求不振、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大等多重风险和挑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