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许多消费品生产和供给还处在低水平竞争期,想买到性价比高、质量过关、用着放心的东西并不容易 本报记者 林丽鹂 时下,“消费焦虑”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心态。花钱买东西,本应该“你愿卖、我愿买”,然而在今天的国内消费市场,不少人发现,花钱也难买开心、难买省心、难买安心,变得很焦虑:给孩子买奶粉,不知道该买国货还是进口货;女士买名牌化妆品,拿不准去国内专柜还是通过网络“海淘”;全家出门旅行,无法确定到哪个景区能玩得更舒畅……类似种种纠结,都让消费质量和体验大打折扣。 “消费焦虑”有哪些最典型的表现?原因何在?怎样纾解?能不能让大家乐呵呵地打开钱袋子?“金九银十”之际,本报记者走访部分消费者及专家学者,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对此进行了一番探讨。 ——编 者 供给水平低,优质商品不好挑—— 品质选择焦虑 “一罐婴幼儿乳粉,DHA、生长因子、脑肽……各个配方都有‘噱头’,在几百个配方中选一个品质好、适合自己孩子的,好难!” ——沈阳某银行职员 张卓雅 给宝宝买国产奶粉还是进口奶粉?到底要选择哪个品牌? 沈阳市某银行职员张卓雅还在孕期,就已开始泡各种母婴论坛做“功课”,给宝宝选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学问太深了,有人认为国产奶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进口奶中国宝宝难以消化;有人认为进口奶更安全可靠,国产奶质量不过关。在国产和进口之间,我得了消费焦虑症。更何况无论国产还是进口,都有不同配方,让人眼花缭乱,做选择就更难了。”张卓雅对记者说。 消费者面临多重选择时,出现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等心理状态,被称为“消费焦虑”。我国许多消费品生产领域还处在低水平竞争阶段,想买到性价比高、质量过硬、用着放心的东西,人们感觉不容易。 那么,国外生产的商品就一定适合中国消费者吗?其实也未必。 经过进一步了解,张卓雅发现,有些从海外市场代购、未经国内质检机构认证的洋奶粉存在安全隐患,因为国外市场销售的奶粉,是根据外国孩子体质生产的,有些跟国内的奶粉连分段都不一样。更让她担忧的是,国内很多声称进口的婴幼儿奶粉其实是假洋货,利用部分消费者“崇洋”心态,定价虚高。 “我原本倾向于进口奶粉,觉得质量好,但同时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说‘进口的未必适合咱们’,两种观念在打架。”张卓雅说,奶粉不应当分内外,只分好坏。主要是比较奶源、配方和口碑,然后选择适合自己宝宝的产品,“可是,要在商场林林总总的品牌中选出满意的奶粉,实在太难了。”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荆林波认为,我国消费群体出现的消费焦虑症,原因主要在于目前商品供给水平还跟不上中高端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婴幼儿奶粉这个市场非常有代表性。”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一直存在配方过多、过滥的问题。配方制定缺乏充分的研究论证,配方之间的区分缺少科学证实,品牌与配方混乱以及夸大宣传造成了消费者的选择困扰。 “一罐婴幼儿奶粉,DHA、生长因子、脑肽……各个配方都有‘噱头’,在几百个配方中选择一个品质好、适合自己的,好难!”张卓雅感慨,“真希望国内品牌不要光把钱砸在做广告上,而是多花在提升品质上,做出一流产品。” 今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要求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10月1日《办法》施行后,市场上的配方奶粉产品将由2000多个减到900个左右。“但与国外奶粉相比,国内婴儿奶粉品牌仍多是跟随者、模仿者,而不是引领者。”荆林波说。 “国产婴幼儿奶粉要尽快培育起自己的知名品牌,让中国妈妈的选择更方便、更省心。” 张卓雅说。 促销猫腻多,一着不慎怕上当—— 价格选择焦虑 “同样一台彩电,各大电商价格促销五花八门,有的满减、有的返券、有的打折、有的附赠品、有的免费送货……在哪儿买性价比更高,atv直播,得费神比较半天。” ——北京朝阳区某公司职员 李 松 “这款电视,天猫比京东便宜500元,就在天猫买吧。” “可是京东满5000元赠送价值1299元的扫地机器人,咱家也能用上。”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