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便宜、有效的廉价药正在逐渐从市场上消失。一药难求的情况下,“黄牛”做起了倒卖生意。据报道,一盒仅售7.8元、治疗罕见的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在很多家医院难觅踪影,而“黑市”上却卖到4000元。网民认为,廉价药在医院里短缺,却在“黑市”上被哄抬价格,说明其生产、流通、监管体系出了问题。破解“廉价药荒”需要政府监管这只“有形之手”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药难求缘于无利可图 不少网民指出,廉价药消失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网民“高永维”指出,一方面,廉价药没有了,想治病就得有替代品,而替代品的价格必然更高,这在无形中推高了看病成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加凸显。另一方面,部分廉价药还扮演着救命药的角色,而且市场上也没有很好的替代品,这就催生了“黑市交易”,救命的廉价药反而成了“要命”的高价药。 网民“曹瑞晓”认为,开奖,廉价药之所以缺货,根本原因是缺少利益驱动。因为无利可图,所以医药企业不愿意生产这些药品,供需关系发生改变,由原来的满足患者需要转变成满足医院需要,同时物流企业不愿意配送。而在以药养医的背景下,药品越便宜加成越少,因此医院和医生也没有用廉价药的积极性。 破解沉疴须多管齐下 网民“胡建兵”认为,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药品“黑市”的打击力度,对“黑市”上的廉价药要顺藤摸瓜,看看这些廉价药是怎么流向“黑市”的,对其中的利益关系者必须严惩,让这些昧着良心赚黑钱的人再也不敢也不能继续下去。 网民“蒋萌”表示,管理者在施政之时,必须努力避免使市场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既尊重市场的内在规律,又要谨防破坏市场公平、违背价格诚信的丑行。具体来说,对于存在暴利的药品与医疗器械,必须坚决遏制并合理限价;对于已然处于平价水平的药品,则没有必要再命其继续降价;对于价格与利润偏低、可能影响生产的医药用品,尤其是对低价“救命药”,管理者要么应给予药企一定政策性补贴,要么适当允许其提高售价。针对不同情况,开奖,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体现公平合理,也才能有效破解“廉价药之殃”。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