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建设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热情参与,依法服兵役更是每一名公民应尽的义务。然而,近年来有个别青年吃不得苦、受不了累,以种种理由逃避服兵役。尽管相关部门加大了惩处力度,但拒服兵役现象仍未杜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问题频发?又该如何破局?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对山西等地惩处拒服兵役情况的调查 ■苗 鹏 本报记者 裴 贤 漫画制作:扈硕 现状堪忧: 拒服兵役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2016年12月中旬,云南省安宁市依法对两名怕苦怕累拒服兵役的青年进行处罚,引起了较强的社会反响。 记者翻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以往拒服兵役的案例大多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现在中西部少数地区也出现了个别青年因怕苦怕累而不愿服兵役的情况,且拒服兵役的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 就此话题,山西省军区军动处处长薛向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介绍说,以山西为例,前些年征兵工作相对较“热”,其中一条主要原因是以前的安置政策吸引力比较大。2011年新的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出台后,对适龄青年特别是城镇青年来说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报名人数骤减。 事实上,从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布以来,发生的类似事件不止一次,只不过处理起来“静悄悄”,往往只是以内部通报的形式进行。 这种“冷处理”,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行为的气焰。随着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深入推进,寿阳县军地硬起手腕,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2015年拒服兵役的李某开出了罚单,树立了拒服兵役于法不容的鲜明导向。 近年来,类似的处罚在上海、浙江、江苏、湖北、福建等地也曾实施过。虽然“逃兵”尝到了切身之痛,但是拒服兵役现象仍屡禁不止。山西省2016年夏秋季征兵工作总结里明确记录,当年,山西全省思想退兵人数达到21人。 “所谓‘逃兵’只是个案,不能将其打击面扩大到一群人。”薛向锋介绍,这些拒服兵役的案例虽然醒目但还是少数,每年参军到部队的绝大多数新兵都能顺利完成从地方青年到革命军人的转变。 深度剖析: 依法服兵役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 “一般拒服兵役者都是铁了心的。”寿阳县人武部政委牛继文告诉记者,2015年,在处理李某之前,地方相关部门、家长和部队做了大量工作。明知此种行为触碰了法律红线,李某仍然坚决拒服兵役。 “归根到底是思想上的原因。”牛继文认为,有些适龄青年从小娇生惯养,适应不了紧张而又相对封闭的部队生活。李某拒服兵役主要是因为当兵前后的生活有不小的反差,无法适应军营生活。 李某等人的行为,也折射出了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寿阳县人武部部长马建华分析,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长期充足的兵员让许多人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依法服兵役不是适龄青年的可选项,而是必答题。再加上,社会的多元性让兵员成分更加复杂,当他们对部队生活感到不适应时往往只考虑个人诉求,从而淡漠了公民的义务和法律的责任。 除了主观原因,社会原因也不容忽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j2直播,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退役士兵小侯所在的部队,就曾出现了两例思想退兵。小侯告诉记者,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除了参军还可以选择考学、务工、出国,开奖,当兵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大了。部队严格的管理使个人自由受限、士兵提干考学难度增大,致使一些人打起了“退堂鼓”。 法规制度的不完备,导致一些地方在公民逃避、拒服兵役后“没人管、管不了”。大同市征兵办公室刘子龙介绍,尽管《兵役法》中规定了对公民拒服、逃避服兵役的行为进行处罚,但是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还不完善。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虽在地方性法规中规定了对逃避、拒绝服兵役者的一些强制措施,但存在着执行主体不够明确、程序不够具体、标准较难掌握等问题,对不法行为起不到威慑作用。 破解困局: 多管齐下,军地合力纠治顽疾 近年来,全国各地拒服兵役现象屡禁不止,牵扯了军地双方大量精力,造成征兵工作极大被动。那么,又该如何破解这一困局?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