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个月过去了,期货投资者记忆犹新,基金经理吴红力(化名)对发生在今年购物狂欢节“双十一”夜盘的行情仍然心有余悸,自己管理的两只产品遭遇了大幅回撤,开奖,他做了十多年的期货,也没遇过那么多品种在三五分钟从涨停到跌停的情况。 谁引发了期货市场“闪崩”?量化交易惹了是非。于12月初在深圳的一次期货大会上,永安国富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肖国平指出,今年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波动加大,与市场结构变化有很大关系,因为量化交易占比太多,导致市场波动的方向加剧。然而这一观点并不完全被业内认同。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虽然量化交易只是一种交易模式,不少市场人士对量化交易戴着“有色眼镜”,有些把它当作“赚钱机器”,有些则把其妖魔化。 “闪崩”那一晚记忆犹新 吴红力没有理由忘记“闪崩”那一晚,眼看今年就要过去,可就是这一晚数千万元的盈利几乎说没就没了。 “才几分钟,棉花期货从涨停到跌停。”张红力说,11月11日下午收盘后,自己手上留着盈利颇丰的棉花期货多单,可就在期货夜盘开始后1个小时左右,说变脸就变脸了,从涨停突然一路到跌停,除了棉花外,菜粕、锡等10个品种几乎也在同一时间触及跌停板。 尽管自己平时严格控制风险,均对仓位设了止损线,但那一晚似乎止损也没有用,价格直接击穿了止损位,并没有充分的流动性让其成功止损。眼看着账户里的盈利数字就被抹了。 有机构对当日夜盘“闪崩”进行了随机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受调查人士认为“闪崩”是因为前期商品期货涨幅过大,资金投机过度导致风险叠加。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在“闪崩”当周前,类似于期货大盘指数的文华商品指数已连续7周上涨,累计涨幅接近50%。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夜盘收盘,焦炭、焦煤、动力煤期货价格今年以来分别累计上涨227%、175%和112%。就在11月,橡胶、铜、螺纹钢等其他大宗商品也快速上涨。以铜为例,上海铜期货主力合约在“闪崩”当周与前一周累计上涨接近20%。 张红力做期货已经十余年,但遇到这种多品种同时间“闪崩”还是头一回。但回想起来,他说,其实“闪崩”之前调控政策的警报早就拉响了,国内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一再提高保证金比例,而且压缩了涨跌幅的限制,甚至对“绝代双焦”每天的开仓数字都做了1000手的一个限制,其实就是想给这个市场降温。但实际上,自己并没有理会。 “商品上涨幅度已经相当大了,中间又没有出现过调整,那么从技术上来讲,也有一个调整的需求。自己心里有个预期,但还是没去减仓,”张红力说。 对于“闪崩”,上海一期货私募大佬对记者表示,上涨过快就会带来调整,哪些调得浅,还会继续上涨,哪些调得深,完全取决于背后的供需。具体来看,截至11月11日夜盘收盘,动力煤、焦煤的期货主力合约价格虽然涨幅收缩明显,但仍然为正,分别达到1.63%和1.04%。反观PTA、菜粕、橡胶等品种,行情逆转时首当其冲,至收盘分别跌5.73%、5.04%及4.83%。后者的下跌,恰是对于前期资金强力拉升上涨的否定,因为这些品种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而产能也从未缩水,一旦投机资金撤出,价格快速回落是正常现象。 该私募人士表示,从一个涨停跌到打平,一晚上8%的振幅从绝对波幅上看并不大,但是从时间上来看很大,因为就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流动性的明显流失。程序化交易在推波助澜,造成了过大的波动。监管层在程序化上面应该有一些措施,不能让它乱来,这么高频的交易一定不是人工能够完成的。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实际上不仅这位私募人士有类似观点,多数私募均认为“闪崩”与自动化程序交易有关系,并指控其在11月11日夜盘行情推波助澜。 量化交易惹是非 程序化交易也是量化交易的一种,但实际上又有区别,程序化交易是一种自动交易方式,是一种交易手段,而量化交易则是一种投资理念,相对于主观交易,它是利用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技术代替人脑判断,做出投资决策的一种投资概念,具体包括统计套利、算法交易等具体方法。 在12月初深圳举办的一场大型期货会议上,永安国富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肖国平公开表示,今年商品期货市场波动大和市场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是量化交易的比例变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