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一纸暂停前海人寿万能险的监管函,在外界看来无疑是对其业务的一记“当头棒喝”。 根据第一财经梳理前海人寿的万能险数据发现,尽管其万能险在规模保费中的占比在10月单月较前两月已有环比下降的趋势,但是前10月其累计的万能险占比仍然超过了80.2%。停止万能险新业务对前海人寿目前的产品结构来说显然压力重重。 同时,这也让前海人寿即将到来的“开门红”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前海人寿在回复媒体时称将在明年“开门红”主动调整为以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为主,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在从理财为主的万能险调整为保障型产品过程中,像前海人寿这样的中小型保险公司还将面临重重挑战。 前海人寿投资型险种占比八成 12月5日,保监会在其官网上公布对前海人寿的监管函,对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 消息一出,市场均对前海人寿的产品销售前景表示了担忧。 前海人寿对媒体表示,已关闭万能险销售系统,并且在此之前,atv,已根据保监会要求停止了互联网渠道的保险业务,而据了解,部分银保渠道也已停止销售前海人寿的万能险业务。 那保监会的此次万能险监管措施对于目前前海人寿的产品结构会造成多大的压力? 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j2直播,前海人寿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在其规模保费中占比高达80.2%,而同期行业整体这一比例为34.01%。 据本报根据保监会数据梳理,前海人寿的万能险占比在今年3月中短存续期产品新规发布之后有所波动。 3月,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随后的4月及5月,前海人寿单月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在规模保费中占比为79%左右,但在随后的6~9月中单月上述占比一路攀升,最高达到9月的95.42%。而随着9月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险的两个重磅文件推出,其10月单月的上述占比迅速下降至77.65%。 尽管环比已有所下降,但前10月高达八成的比例使得保监会的这一监管措施对前海人寿业务发展无疑会造成巨大影响。由于无法开展万能险新业务,前海人寿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无疑将在12月遭遇“断崖式”的下跌,对其规模保费会产生巨大影响。 如果说声称自己在12月30日前将完成整改的前海人寿12月规模保费下滑已无可避免,那前海人寿在明年伊始保险公司最为重视的“开门红”中又将何去何从? 前海人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内部早在布置2017年“开门红”工作时,就已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明确了产品结构以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为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外,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加快业务结构转型,坚持“保险姓保”。 而事实上,业务结构面临问题的远不止前海人寿一家。根据本报梳理,在76家人身险公司中,今年前10月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在规模保费占比超过50%的占到了19家,而超过80%的则超过11家。 “因为从原理来说,保险业是一个具有规模效应的行业。而没有渠道、规模优势的中小保险公司为了迅速做大规模,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较为方便地吸引到保费的投资型万能险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公司最初发展的首选。但是很多公司也都清楚,这并非长远之计。想要可持续经营,最终还是要回到新业务价值率较高的保障型业务。”一名小型保险公司高管对本报表示。 众所周知,投资型万能险在目前低利率的投资情况下面临着众多风险,包括利差损风险,“短钱长投”的期限错配风险以及集中退保、提前给付的流动性风险。 而在目前的低利率情况下,万能险的平均收益率已经开始走低。 华宝证券数据显示,8月份万能险平均收益率为4.799%,较前一月下降4.1个基点,环比下降0.85%。 同时,在新政下,以投资型万能险为主的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对于资本的消耗也越来越大。 根据上述今年3月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保费收入应控制在公司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的2倍以内,切实防范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也就是说,1份净资产投入目前仅能撬动2份中短存续期产品的保费收入。 事实上,在自身发展需求及监管趋紧的双重作用下,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了转型计划。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