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按时办理销售机构注册备案的原因可能性比较复杂。”前述人士表示,销售信息的披露以往政府并没有特殊强调,但现在明确标注出来,或许是“非常时期”利用各种行政措施限制。 “不排除是管理部门以此作为技术手段对已经取得销售证的楼盘进行入市节奏调整,”他一进步分析,从各地政府的调控来看,通过调整项目取证、入市的时间节点,从而对总体房价实现管控已成为最基本的共识。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最近出台调控政策的济南、南京来看,当地采取了近期短暂性停贷的举措。就是各地商业银行内部规定,在11月底前暂停各类房贷。这是一种积极配合房价管控的做法,通过停止放贷,使得交易需求滞后。 当然,销售机构及人员未能获得注册备案,很可能也是一个放慢项目入市销售、暂缓交易达成的另一个手段。这可能有利于各地方按月进行楼市的管控。该人士透露,量价齐降的局面可能是管理部门现在愿意看到的景象。尤其是地方政府可能有每个月的成交量和房价的调控目标。 比如11月拿证的几个项目可能在12月入市销售,这样也不会太过影响开发商的销售进程。届时高端楼盘和低价项目适当“搭配”入市也能够让每月房价数据变得更为平稳,atv,避免成交量和房价出现大起大落,影响公众对市场预期的判断。同时,也让政府调控取得更为显著效果。 郭毅分析当前取得预售许可证楼盘特点时表示,中小户型项目现阶段取证成功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而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住宅的集中入市,将会对北京商品住宅的整体均价水平产生一定的下拉作用。 开发商的无奈 另一个原因则可能与近期严格整顿楼市销售市场相关。 “9·30”新政以来,住建部就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进行部署,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治理措施,针对误导、欺诈、炒作行为,包括发布虚假信息和广告、捏造或者散布谣言、捂盘惜售等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其中,包括许多名企在内的众多楼盘遭查处。北京多家楼盘因销售误导、捂盘惜售、暗中加价、捆绑搭售等问题遭到管理部门的整顿。 一位代理公司内部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之前一些楼盘销售案场,不规范的情况比较普遍,在楼盘开盘热销期间,由于客户很多,开发商登记在案的销售人员人手紧缺时会增加很多“编外销售人员”,他们的职责在接待客户时与正常售楼员别无二致,只是在预售或现房合同网上签约时,借用经过官方备案的销售人员号码即可完成签约。然而,这个“套路”在如今的整顿风暴下可能行不通了。不定期的政府抽查和暗访让开发商头疼不已,没有企业愿意在这个当口成为调控打击的典型,甚至部分开发商采取了“歇业”的方式暂避风头。 实际上,按照《关于规范本市商品房销售机构和销售人员管理的通知》中规定,销售机构未通过营业执照年检、资质备案或行业专项检查;销售人员未按规定领取胸牌、参加培训; 销售人员将胸牌转借他人,准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商品房销售业务的;销售机构及销售人员进行不符合项目实际的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一经房地产管理部门查实,将在网上公示违规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理。 有业内人士表示,整顿风暴下开发商不敢再冒险,一旦销售机构和销售人员的资格出现问题而被“处理”就有点得不偿失,开发商宁可将项目销售略微延后,也不愿意甘冒被查处的风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