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做成千万富翁的传奇故事在业界广为流传,如今却被业内视作是难以实现的神话。前端业务人员收入减少折射出行业所经历的某种变局。 重审风控 “行业整体在下行。”华中地区一家信托公司的高管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风控的加强。为了控风险,这家信托公司收紧了项目的审批,融资类项目的发行门槛比以往更高,而在经济观察报接触的多家信托公司中,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状况。 以房地产融资为例,新一轮的调控正在来临,信托公司正在严控通过理财资金融资拿地,而对融资对象的“四三二”原则执行比以往更加严格。 2016年以来,违约事件涉及25个发行主体,50只债券,而以东北特钢连环违约事件为代表的各类信用风险事件让市场对企业逃废债等新状况产生担忧。 信托公司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来自风控方面的压力。2016年以来发生数起信托项目风险事件,涉及多家信托公司。今年3月份,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其中要求信托业务要重点关注融资类信托资产、风险责任划分不清的事务管理类融资性信托资产、投资类信托所涉非标债权资产、结构化信托产品优先级资产的风险分类情况。 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时代,信托项目的风险急剧积累。事实上,以往行业中许多项目在风控环节把控并不严格。一个颇为有趣的案例是,在一个项目将近暴露风险之时,曾有信托经理询问记者是否知悉该融资企业究竟有没有钱拿来还债,这凸显出项目运行环节中风控的无力。 今年10月,甘肃省信托深圳财富管理中心原总经理、信托业务11部原经理陈德萍(女)等3人涉嫌贪污一案在兰州中院公开宣判,涉案金额1200余万元,案件主犯陈德萍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该案涉案人员通过第三方以财务顾问费的名义收取回扣,而这种做法在信托业并非首创。收取回扣在信托业几成“行规”,普遍存在于提案、尽职调查、风险控制、产品设计、甚至打款等多个环节。回扣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可以是“财务顾问费”、“渠道费”、“劳务”等多种外衣,但大多依仗手中对产品设立及资金支配的职权变现。信托经理甚至能够在4亿元规模的融资项目中获利千万,其暴露的行业秩序混乱令人惊心。 现在,信托公司面临两难选择,不能继续扩大风险,这迫使信托公司在项目选择上主动或被动地加强风控。加强风险防控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好项目”的门槛越来越高,能够带来的报酬也随之下降。 最近几年,信托公司不得不在风控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数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便能组成风控队伍的时代已经过去。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北京一家信托公司在2014年将原有的风控部门划为三块,分别负责监控项目立项、尽调、执行等多个环节,“在人员素质上,公司要求必须是曾经在律所或金融机构有充分的经验,负责风控的人员总数也大大提高。”该公司一位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回归本源 从信托项目收益率的角度来说,信托行业似乎从2015年进入了一个新周期,去年7月开始,集合信托平均收益率从9.02%到7.82%再到6.91%,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这种情形固然与央行连续降准降息降低社会整体融资成本相关,而经济不景气带来的融资需求减弱,以及信托公司业务的主动收缩却更让从业人员印象深刻。 “项目不好找”,这是采访中多位从业人员不断提及的一句话,当中国经济进入新通道,融资需求已不如往年那么强烈,而面对如今日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信托融资的迅猛扩张也成为历史。 2015年,交易所新公司债开闸,发债主体与门槛大幅降低,相比信托融资,债券市场提供了相对更低的融资成本,年初至今,交易所公司债发行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 与公司债的迅猛扩张相反,在信托行业的业务结构中融资类信托业务占比持续下降,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末,融资类信托占比为23.68%,而离开了这个传统的“利润发动机”的驱动,信托利润的高速增长也不复存在。2016年2季度,信托全行业实现经营收入281.43亿元,同比下降10.4%,2016年2季度信托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99.43亿元,较去年同期水平下降10.39%。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