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也提醒,银行需要擦亮眼睛,恶意逃废债是必须要打击的,没有前途的企业也不要纳入帮扶范围;对于确实还不起钱却又很重要的企业,银行可以做债务重组的安排,但要看到更长期的利益,不要因为短期内的一时判断就放贷,到时候企业倒掉了,银行贷款同样要不回来。“所以既要采取市场的机制,过程中也要坚持一些基本的原则。”曾刚说道。 政府居间难解矛盾 这并非政府保护企业的孤例。事实上,政府担保也是全国多地的普遍现象。日前,江西赛维三家子集团的重整方案再次因债权银行举红牌而陷入僵持,背后也是当地政府和银行间的博弈。吕随启表示,地方政府要稳增长,为完成任务,就会要求银行对当地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一些企业也因此变得“有恃无恐”。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该行一直是我国西北部一家大型企业的债权方,这家企业虽然在去年勉强渡过了债务危机,但今年初情况变得更为艰难,企业开始违约,除了银行的钱还不上,还拖累了多只信托产品无法兑付。多家债权机构到该企业去谈判,对方态度并不积极,现在债权方都在考虑下一步如何给该企业施压,推动谈判朝着有利自己的方向发展。 尽管有的企业已经拿出了解决方案,也不是所有的都能让银行“买账”。以赛维集团重整为例,atv,一位债权银行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债权银行之所以反对江西赛维的重整方案,除了因为过低的清偿率会让银行损失太大,他们对江西赛维管理人的资质也充满疑虑。 “债委会”的设置也被银行诟病。有银行人士表示,债委会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各相关方都不容易。除协调一致行动、协调自己的上下级行外,还要协调地方政府、民间借贷的债权人。这些担子都压在银行身上,银行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备受关注的“债转股”虽然已由中钢牵出,但其借鉴意义能有多大仍待进一步观察。目前,市场对很多企业都抱有质疑,普遍担心连年亏损、很难实现扭亏为盈的“僵尸企业”会被纳入债转股的范畴。 除了“债权人”的角色,不少银行在债市中还以承销商的身份出现,而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承销债券的银行也会面临颇大压力。云峰债事件中的一家承销行人士表示,云峰债违约至今,承销行先是被投资者质疑没有尽职调查,而后又组织投资者召开多次沟通会议,直到提供云峰集团财务数据的会计师事务所被罚,才有投资者把矛头从承销行身上移开。 在日前宣告破产清算的广西有色事件中,对于债券偿付问题,一位承销行人士也颇为无奈地表示,在受偿的顺序中,债券受偿的排名是在有担保的贷款和其他表内业务之后、股权之前,所以债券的受偿不会优先,且难以保证足额兑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