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上市银行中,工行、农行、浦发、兴业四家银行理财余额较年初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1.1%、1.5%、6.4%和7.8%。对比2015年,四家银行中两家大行增速超过30%,两家股份行增速超过70%。 A股上市银行2016年半年报陆续披露完毕,从最直观的规模数据来看,银行理财已基本告别高速扩张时代。 从去年初就有银行理财高速增长时代落幕的说法,今年大中型银行规模增长情况真正开始呈现“盛世落幕”的景况。或者说,唯规模论的时代已过去。 这其中资产荒、利率下行等外部因素毋庸置疑,从另一个层面看,也是银行资管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进入了对未来发展的思考期。结合中报信息和对业内人士的采访发现,银行资管在产品和资产端的差异化路径逐渐浮现。 银行理财告别高增长时代 2016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受托理财余额增速明显放缓,增速最快者也未超过30%,大部分银行理财余额增速在10%以下,规模相比2016年初出现下降者也不在少数。 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银行理财规模格局未出现明显变化,受托理财余额超过万亿的银行仍维持在10家,工商银行规模仍领先同业,除工商银行外,招商银行理财规模也突破2万亿大关。另外,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理财规模在向万亿逼近,分别约为0.96万亿和0.93万亿。平安银行是上半年理财余额增速最快的银行,相比年初增长29.27%。 16家上市银行中,工行、农行、浦发、兴业四家银行理财余额较年初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1.1%、1.5%、6.4%和7.8%。对比2015年,四家银行中两家大行增速超过30%,两家股份行增速超过70%。 万亿级理财规模的银行中,仅民生银行、建设银行两家增速超过20%。其中建行的增长值得关注,其2015年也实现了理财规模41.07%的增幅。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对全国454家银行存续理财产品进行统计,截至上半年末,账面余额为26.2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85%,日均余额为25.14万亿元。 与大中型银行相比,较小规模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因为基数较小,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总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存续余额3.74万亿元,较2016年初增长21.82%;农村金融机构存续余额1.44万亿元,较2016年初增长58.24%。 对于一个时点上的规模,招商证券银行分析师认为,历来大行是引领者,小行是跟随者,大行开始放缓,是一大积极信号和全面变化的开端,示范效应不可忽视,未来理财规模收缩,理财资金分流至存款及其他资产类别是大势所趋。 但也有银行资管人士认为,规模变化不用过分解读,时点上的规模受到多个简单因素的影响,简单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更值得探讨。 产品端调整:净值化+现金管理 这是内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述资管部人士所在银行资产规模基本维持去年水平,他认为,导致这一现象主要由于资产端投资压力较大,储备资产不足。而资金端成本较为刚性,银行一定程度上迫于竞争压力,难以单方面调降理财产品收益率,而资产端的配置压力增加,两者需要达到平衡。 实际上,现在银行资管要平衡的已不仅是资金端和资产端。下一步看26万亿的银行资管在产品种类、投资结构、策略布局、客户服务等多角度都会出现变化。这些变化是银行理财真正从粗犷式增长,到精细化、差异化的过程。 从各家银行中报披露的信息来看,今年净值化转型被提到的频率尤其高,不过披露净值化产品具体数据的银行并不多。 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显示,全行业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1.59万亿元,直播,较2016年初增长0.22万亿元。 招行是行业内公认的净值化转型走在前面的机构,其中报披露净值型产品余额为月1.39万亿,占自身理财业务资金余额的比重达68.44%,较上年末提高15.62个百分点。 如果按此数据计算,行业内净值型理财产品中招行占比或达87%。 同时,在相对的资产荒时期,为应对投资压力,产品结构上多发现金管理型产品成为行业的普遍选择。据了解,某股份行的现金管理型产品规模已接近5000亿。 上述大行资管部人士表示,现金管理型产品与货币基金类似,直播,最看重流动性管理,在资金宽松的环境下,与货币市场基金进行竞争,银行理财有一定优势,值得尝试。 另有一位股份行资管部副总表示,理财资金获取分为短期和长期两部分,其中短期资金追求低成本和稳定性,将主要通过现金管理型产品取得。 资产端调整:差异化路径 除了普遍方向,资管怎么做、资产怎么配,各家银行有一番自己的想法。 另一银行资管部人士明确表示,自己所在银行规模保持相对快速增长,且基数较低,在投资端还有潜力的情况下扩规模缩小跟同业的差距。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