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美控股加快圈地跑马 成本高压下院线扩张存忧 石英婧 近几年加快扩张跑马圈地的星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美控股”)近期频添新动作。公司总裁郑吉崇直言星美控股在国内市场的目标是挑战万达院线。 资料显示,星美控股运营的电影院数量在2009年~2015年已经由3家增加到200家。另外银幕数量从2009年的26个增加到2015年的1400个。而星美控股更是提出了通过自建和收购3年内扩充影院数目至500~600家。公司计划把影院数目由目前的215间,增加至2016年的300间,2018年底目标达到500~600间。 当然,急速扩张之下的星美控股运营成本也不断高企,根据公司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高速扩张之下,也产生了较大支出,报告期间,集团的租赁装修以及电影院设备增加约542000000港元。集团以总代价2059000000港元收购多间附属公司。公司方面表示,上述支出主要是与本集团中国各地收购以及兴建电影院有关。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近几年在院线布局上加速的星美国际在高速扩张之下或面临成本高压。 对此,记者致函并数度致电到星美控股方面,就其旗下部分城市影院关门以及公司在院线方面布局等问题进行采访,截止到记者发稿时,未收到相关回复。 竞争加剧 运营承压 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全年观影人次12.6亿,同比增长51.08%。全年新增银幕8035块,平均每天增长22块,全国银幕总数已达31627块。 从院线创造的票房来看,艺恩统计数据显示, 万达院线 在去年以58.9亿元的票房居首,市占率为13.51%;星美以37.6亿元居次,市占率为8.64%;后方则有大地院线、上海联合、中影南方新干线、广州金逸珠江紧追,票房约在34.7亿元到28.4亿元之间,市占率则在6%至8%的区间,差距没有太大。 追溯到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仅为100亿元,可以说,过去的5年间,中国电影市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在光鲜的数字背后,是虚胖的院线发展现状,以及急需要破解的盈利难题。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影院的收入85%来自票房,而国外即使是大片,票房也只占影院全部收入的30%,更多收入来自于增值广告、DVD、新媒体、衍生品的开发等。 实际上根据财通国际的分析报告,2015年是星美控股扩充最快的一年,估计集团是考虑到电影业发展转好的趋势影响,因此加大影院网络以把握黄金机会。未来3年仍会维持平均每年增加100家影院的扩张速度。参考同业万达院线下半年也加快新院线开设,若整体行业加快扩张网络,将造成竞争加剧,因此,星美控股的扩张挑战也不容小觑的。 而这在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看来,总票房增长不代表单个院线收入增长。在影视产业中,院线相对其开奖直播环节的投资门槛较低;另一方面,一些投资者因预期票房增长,选择在边缘化区域分散经营。这部分市场需求有限,以重复播映为主,利润实际非常有限。 而从星美控股的年报上可以看出,公司管理层也对于未来发展中的风险做了预估。对于急速扩张的星美影院来说,随着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大众的社会和文化活动开支也在增加,然而201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状况呈现持续紧缩状态,会对公司核心的影院业务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外,目前线上线下的零售业正面临着激烈竞争,会对星美生活造成一定的冲击。 对于业界普遍关注的扩张之下公司流动资金的风险,公司方面同时指出,对于公司支付财务负债的风险,会继续监督集团的现金流量,确保有充裕的资金。 国联证券分析师王杰针对星美控股的年报分析表示,随着院线的消费需求不断地被激活,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市场急速扩张,也会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竞争加剧,利润率会下降,到最后有可能再次形成寡头垄断的过程。而星美控股符合这样的行业走势。 与此同时,随着星美国际影城各地爆出的一些纠纷,公司年报也同时指出,截止到公布日期,集团电影院营运不时产生若干纠纷。集团正处理相关事宜,由于该纠纷仍处于初期阶段,本公司认为该等纠纷将不会对集团产生重大影响。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租金成本高企是目前包括星美国际影城在内的院线发展面临的又一大问题。繁华商圈的租金成本节节攀升,若不是自持商业的话租金压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而相比之下万达院线的发展模式优势明显。“万达的成功在于其商业模式,它的商业地产基本上都是自有的,在经营上其实国内院线发展目前都差不多,只是万达院线可以依靠其自身持有的商业的优势去消化一些成本。”彭侃表示。 易观智库互动娱乐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黄国峰表示,本港台直播国的院线除了连锁的模式之外,还有加盟模式,这种靠加盟的模式比较松散。诸如中影星美等加盟的模式,长期会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若是万达院线这样每一个院线都可以实现统一排片,统一管理的品牌效应,这种连锁院线都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彭侃表示:“目前国内电影院的发展呈现出白热化竞争的情况。加上团购电影票对于行业的影响,很自然就会对院线本身的盈利带来难题。加上在排片这块,很多院线排片情况是一样的,这样子无形间就会造成恶性竞争。对于国内影院来说,怎么去进行精细化的经营、包括差异化的排片,都是需要探索并解决的。” 在行业时评人张书乐看来,目前国内简单地靠销售门票来获得收益的影院模式,在影院遍地开花的分账时代,已经没有了话语权。过去在二三线城市里一城一影院的形态,也在逐步被颠覆为5公里一影院的高密度竞争,更使得影院在竞争中,生存状态堪忧。 急速扩张暗存隐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在院线领域跑马圈地,星美控股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数据显示,在影院建设部分,2015年新增银幕8035块,截至2015年底,全国约有6000多家电影院,共3.16万块银幕。猫眼大数据报告显示,去年2月至今年2月,全国共新增设1600家影院。国内院线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 郑吉崇直言星美控股在国内市场的目标是挑战万达院线,野心可见一斑。郑吉崇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星美控股看好国内电影市场空间,目前正推进电影院建设。 根据公司年报,报告期内,公司的电影院业务增长加速,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主要城市拥有约200家影院共计1400块银幕,较2014年的90家影院和700块银幕分别大幅增长了122%和100%。 与此同时,公司方面表示,由于位置良好的一线影院数目不断减少,公司未来将集中于二三线城市扩充。公司计划透过自建和收购扩充影院数目,自建的比例为40%,收购的比例为60%。每间影院的自建成本约2500万元,而收购成本最高为自建的3倍。虽然自建影院的成本较低,但需要面对区域观影习惯的适应风险和至少6个月的时间提升至足够的人流,而且要支付租金,因此实际上收购的回本期并不差于自建(同样约为4.5年)。 张书乐认为,院线的扩张发展是存在不少隐忧的。尽管目前全国总票房增长,但并不等于所有影院都有收益,如果没有周边商业布局做支撑,这就使得新影院的市场培育期拉长。随着票房分账比向制片方倾斜,以及影院用地租金和人力资源成本不断走高,院线和影院经营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些业内分析人士则直言,未来有很大一部分大片影院或将面临倒闭,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影院的人工成本、房租成本、人员成本降不下来,运营成本高企。 在张书乐看来,中国票房这两年所谓的“高朋满座”,但本身也是虚火极大。互联网+票房,只是解决了消费者购买电影票的快捷问题,却无力缓解票房疲软的根本性问题。尤其是影院连锁化下,摊子铺得越大,往往巨大体量的影院场租和维护费用,就足以将其拖死。 从目前市场来看,新增院线满足了电影投放需求,但总票房未必带来单院效益增加。低门槛、单一的粗放扩张,过度的“跑马圈地”企业的发展风险还是蛮大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影院过快的建设速度已经影响到平均需要6年就能收回成本的影院,现在可能需要8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星美控股的大规模扩张之下,一方面是资金回流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很多企业都在计划加快院线的布局,届时,国内院线企业竞争会越发焦灼,若是不打开产业链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的。 对于业界质疑的公司扩张过程中存在的发展泡沫,郑吉崇表示,不排除泡沫的存在,但在市场的容量很大,除了渠道的开发,星美会关注更多商业模式探索上,比如广告和商品等业务模式的探索。来源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