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正在迅速构建全新的互联网部门和业务模式,但目前而言,缺少适当的人才和组织来充分挖掘和捕捉这些互联网化举措。传统金融机构在转型过程中需要构建很多的能力,包括互联网金融战略、远景,也包括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流程。 波士顿咨询在协助客户开展互联网金融转型项目的过程中,经常目睹企业被一个预料之外的关键性问题拦住去路:缺少适当的领导团队、组织构架、人才生态系统、文化以及工作方式,进而无法成功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其转型计划。传统金融机构常常无法确定,在诸多互相竞争的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中,互联网金融转型的实施进程究竟由谁负责,如何让领导迅速跟上其知之甚少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步伐。 在过去的几年中,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业已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取得不俗成绩,其背后不仅是顺应市场的需求,以及银行的战略部署,也与战略执行人高度相关,但这几家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负责人已有多位奔赴了互联网机构。除上述提及的几位,还有前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胡滔目前是芝麻信用总经理,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前总裁陈劲目前为众安保险总经理。 现任随手科技副总裁、随手财富管理公司总裁吴晓慧此前为巴克莱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前董事,她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不仅是投行,目前来看传统的金融机构也正处于蜕变的转折期。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发展,相信会有更多传统金融行业的人才投身到互联网金融。” 银行文化能否适用? “银行业的传统文化通常较为刻板,各部门之间围墙高筑,并对风险避而远之。任何失败都有可能让企业蒙受巨大的价值损失,并为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波士顿咨询的研究报告称,互联网金融文化则将客户放在首位,敢于尝试,并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快速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在企业内部构建有助于创新的氛围。 两种文化显然不同。但作为互联网金融而言,传统的银行文化是否适应并引领市场需求?互联网金融化转型要求的容忍风险敏捷,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往往在传统金融机构仍然有待完善。 个人适应、融入新的企业文化相对较快且容易,但也不乏失败案例。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表示,由于传统金融受益于体制优势,很容易成功,但传统金融机构出身的人能否适应互联网金融完全在市场,尚不可知。所幸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更多机构将获得金融牌照,人才流动也更为通畅,成功和失败案例也将不断涌现。 企业构建新的文化则更难。波士顿咨询报告指出,相对于产品创新,整个银行在互联网化的转型过程中,组织和人才的突围是很核心,而且是很底层的,也是最致命的。过去这两年,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做了大量的产品创新,做了大量的业务模式创新,更多的是在客户能够感知的层面进行,但是日渐乏力,现在是思考如何进行组织和人才突围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