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种种事实都表明,迪士尼对自建流媒体平台这项工程早有准备。至于入局是早是晚,似乎并不在 CEO 艾格的考虑范围内。因为在初次收购 BAMTech 股权之后不久他就表白过: “我比较愿意承担风险,敢于质疑现状,对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新事物,明知有风险还是愿意为了新事物下重注。这些性格特点也是我 11 年来工作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至于 Netflix,虽然在跟迪士尼签约之初,时任其内容主管的 Pauline Fischer 曾发文称“对 Netflix 而言,这真是一笔大生意”,但整个公司都明白:这笔生意总有做完的一天。不然,在收到迪士尼要终止合作的通知时,首席内容官萨兰多斯不会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也不会坦承:“这就是为什么五年前我们就开始制作原创内容的原因。将来,从工作室获得授权内容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Netflix 如何利用这黄金五年? 想来最客观的评价应该是:Netflix 已经尽力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准备了,奈何本小底薄,竞争对手又多又强大,加上没有早点迈出收购+跨领域的步伐,最终导致合约将尽了,而自己却没有成长到可以说“好走不送”的地步。 时光还得回到 2013 年。Netflix 以投资方式拿下的《纸牌屋》上线后,收获了约 1000 万的新增收费用户;2014 年《纸牌屋》第二季推出,Netflix 更是声名大噪;随后,《女子监狱》在第 66 届艾美奖上拿到 12 项提名,Netflix 似乎从此开启了“马太效应”,越来越深谙名利双收的滋味了。《制造杀人犯》、《毒枭》、《超胆侠》、《超感猎杀》……一部接一部的口碑力作把 Netflix 的订户总数一路从刚过 2000 万拉升到破亿(截止到2017 Q2),随之而来的,是一份份初看上去很让人愉快的财报。正如各大媒体在标题中点明的那样,Netflix“2013 Q1 营收同比增长 17.2%,订户本季增长了 305 万;2013 Q2 营收同比增长 20.3%,净利同比增长 383%;2014 Q2 净利 7100 万美元,全球订户突破 5000 万”……在经历了 2015 年的几次下挫后,2016 年全年营收增长了 35%,净利增长了 52%,用户则增长了 1900万。而在刚刚过去的 2017 Q2 财季,Netflix 的表现更是强劲——营收同比增长了32.3%,净利同比增长 61%,直播,订户增长 520 万,导致其总数首次突破 1 亿大关。 财报一公布,Netflix 盘后股价便大涨了逾 9%。 但这样的业绩其实是虚胖,并不能让 Netflix 在接到迪士尼的分手通知时底气十足、一笑置之——这不,前几日不还有消息说,它正在为争取挽留《星战》和漫威电影的播放权而与迪士尼这位昔日奶娘“积极谈判”吗? 言归正传。首先,Netflix 那种主要倚靠砸钱搞内容来吸引付费订阅的经营模式,不可避免地会越走越窘迫。应该是在 2014 年吧,凭借《纸牌屋》等力作的东风,Netflix 将新用户的订阅费从 7.99 美元/月提升到了 9.99 美元/月。好在自己有足够的底气加上涨价幅度不大,用户还是几百万几百万地涌来,然后心甘情愿地用三四个汉堡的钱换一个月的爽嗨。但是这种看似汹涌的增长方式,实际上是 Netflix 烧血烧汗烧银子烧出来的。看过它历年财报的人都知道,Netflix 的现金流从 2014 年至今一直是负数;到2016 Q4 财报出来后,Netflix 直言不讳地说:2017 年的自由现金流将达到负 20亿(估计不止)。 图片来自雪球,作者陈达 明明净利润都是几千万的正数,摊到现金流上却成了惨不忍睹的负数,原因地球人也都知道:Netflix 在内容投入,尤其是原创剧的投入上已经不惜工本到令人害怕了。2016 年全年,该司在内容上的花费高达 68 亿美元上下;而今年,只怕这个数字已经兜不住了。 这样疯狂地投入,无非还是要吸引更多忠实订户,然后继续从他们身上薅羊毛。但残酷的事实表明:由于对手太过强劲等原因,Netflix 单纯靠贩卖内容来增加订户是越来越难了。这体现在:几乎每个季度它花在用户身上的内容成本(这是获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提高。 图片来自36Kr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