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授信来看,腾讯信用和芝麻信用的风控模型都是以大量社交和消费数据为基础,足以从入口端拦截高风险用户,但违约后的止损还需要有效的追缴机制。 摩拜与ofo的主要差别还是在智能锁方面,摩拜全程定位以及对用车情况的掌握有利于信用体系的技术支撑,ofo的机械锁虽然落后一步,但更新升级的天王星智能锁逐步普及,这个瓶颈或可突破。 免押对共享单车和互联网征信意味着什么? 当年借势滴快大战的移动支付只不过互联网金融的前戏,而今天共享单车的免押不仅改变了商业模式本身,也让个人信用更深度的融入了社会生活。 从长远看,共享单车当然还是要自己掌握命运,摩拜和ofo都意图证明自己融入城市生活体系的能力。 (1)不叫板 日前,上海交通委紧急叫停了共享单车的新车投放,否则将“作为严重失信行为纳入企业征信档案”,摩拜和ofo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回应,联系到7月1日深圳共享单车的停车令,“交管部门将会把违法信息共享给单车企业”,都说明无论是运营主体和消费者都面临不断完善的信用体系的约束。 (2)平台化 摩拜和ofo都在加速平台化建设,摩拜上线了“摩拜+”平台,接入招商银行、中国联通、中国银联等合作方,利用百度地图开放了步行和骑行两个入口,但也不抵触加入高德,这还不算因ofo拿到滴滴投资而宣称引入摩拜的神州专车。 相比之下,ofo更关注跨业合作以及与滴滴在大出行场景内的深度互动,后者取决于二者的用户重合度,在滴滴订单更多由快车等短途需求构成时,确实如此,但被网约车新政推向高端的滴滴就未必了。 (3)生态化 摩拜一边扩建智能停车点,抑制野蛮生长、占用公共空间带来的负能量,一边借用百度地图的Q2研究报告,证明自己覆盖了90%一线城市的公交盲区,向城市管理部门示好的同时,也证明着自己的价值。 摩拜希望通过高黏性的用户推动物联网、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高效、智能化运营;ofo强调平台化的接入能力,试图连接更多的同业和异业伙伴,实现轻资本的运力扩张。 国际化则是双方共同的战略支点。 围绕腾讯信用和芝麻信用的则始终是场景之争。 (1)消费金融 2015年1月5日央行发文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考拉征信、前海征信、中诚信等机构预做征信业务准备,当年5月腾讯信用就拿到牌照,但落地却晚于蚂蚁金服。 4月17日蚂蚁花呗即告上线,腾讯由于没有电商业务,在消费金融方面裹足不前,只是推出了类似于蚂蚁借呗的微粒货,反倒是京东早早上线了白条。 腾讯值得欣慰的是,当年微店的不成功尝试,如今正由微信小程序的社交立减金、公众号CPC广告引流以及腾讯信用分等重塑,应可在消费金融上与蚂蚁再分高下。 (2)场景延伸 蚂蚁金服事业部总经理章言曾说“支付的价值远在支付以外”,指的就是撬动深度服务场景的能力,言外之意,互联网信用在传统金融不屑为的领域大有机会。 起步较早的芝麻信用真正关联的刚需场景并不多,最近的信用租房算一个,但摆脱开发商与中介,直接面向个人房东,谈何容易。 好在“无处不共享”的中国式创新带来了好消息,那些五花八门、渗透到衣食住行的共享产品,哪个不需要个人信用的托底? 至于首当其冲的共享单车,这场被马云的愤怒和马化腾的焦虑所裹挟的大战,或许只是角力的开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