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ID: CEIBS6688),作者:王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旨在为商界精英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信息。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大量走出去,不管是投资或者海外并购,作为“先行者”会为此付出高昂的学费。中欧王丛教授从大量失败案例中,总结出八个“锦囊妙计”,让你成功避开各种海外并购“地雷”,不交不该交的学费。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四大趋势与三大阻力 回顾近二十年,不管是交易数量还是交易总额,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近几年增长快速,特别是2014年、2015年、2016年。分析这些海外并购案例可总结出以下四大趋势: 从2000年开始,民营企业每年交易数量已经超过国有企业。从2014年起,民营企业交易金额总额首次超过国有企业。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标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美市场,包括:美国、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其他地区按交易总额占比分别为欧洲、东亚、澳大利亚、非洲、南美以及俄罗斯等。 近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排名第一的并购案是央企中国化工集团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第二位是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第三位是腾讯收购芬兰手游公司Supercell。值得注意的是,并购体量越大,风险也越大。 国有企业海外并购集中在具有战略性的能源、基建行业,民营企业集中在消费相关行业。 中国企业大量走出去的繁荣背后,我们也必须看到随之而来的“地雷”——海外并购的“高溢价”!中国人不仅买奢侈品大方,买企业也非常大方,这已经成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通病。细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一部分在于资本成本太低,比如银行放款利率优惠,企业没有融资成本的约束,造成大手大脚。另一部分,在于利用高溢价搞定各种阻力来推动收购成功,而这阻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国外当地政府的阻力:国家安全与意识形态的冲突 国有企业在收购一些所谓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的时候(能源类、科技类企业),经常会受到一些当地政府的排斥,比如2005年中海油收购加州优尼科,被美国政府的外资投资委员会拒绝。 劳工保护、工会的阻力 2016年10月,三安光电收购德国欧司朗因员工强烈反对而失败。员工对亚洲企业充满敌意,担心中国复制日本模式,拿走技术,工厂关闭,员工裁员。 民族情绪的阻碍、民间文化的冲突 万达酒店以2.65亿欧元收购西班牙大厦,计划改建成豪华酒店、高级零售空间以及公寓然后向外出售。西班牙大厦是具有六七十年历史的标志性建筑,当地市民联名上书反对该计划,导致万达最终只能以2.72亿欧元转卖,虽然相比收购价格略有上升,然而在考虑汇率因素后,万达实际亏损约2亿元人民币。 八个锦囊妙计 理论上讲一个好的并购,一个可以产生正的净现金流的并购,atv,需要协同效应(收购方与标的方合并后形成新企业产生的额外价值)大于付给卖家的溢价。只要遵循以下八个锦囊妙计,就可以避开地雷,免交不该交的学费。 1 切忌“为了买而买”:需要明确协同效应的来源 你需要明确协同效应来源于什么地方?例如,复星提倡的海外并购逻辑就是用中国的动力架构全球资源:把全球市场上好的产品技术,包括旅游服务买进来,嫁接到中国市场,它的协同效应的来源就是营收的增长,因为产品有更大的市场。 2 充分估计融合(整合)过程中的困难和阻力 对于协同效应的估计过于乐观,没有充分估计融合(整合)中的阻力,导致最后的协同效应变小,但是高溢价已经付出,只能付出业绩下降的代价。例如有一家企业并购前通过财务模型预测协同效应大概有10亿美元,但经过几年整合或者融合,发现阻力重重,无法实现协同效应。 3 切忌扎堆并购,尽量避免竞价战 研究发现如果你跟随着大流做并购,盲目扎堆,你的选择余地变小,协同效应也变小。此外,同时追逐同一家好的企业,直播,价格水涨船高,因此要尽量避免竞价战。例如,“一带一路”以及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等国都将带来新的机遇。巴西人口基数大,人均收入高,消费能力强,拥有非常巨大的市场,是中国企业寻觅优质企业与资产的新方向。 4 寻求体量小的标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