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7 00:56 来源:罗超频道 猎豹 /中国移动 /美图 原标题:中国工具类App折戟海外,为什么只有猎豹移动杀出血路? 移动互联网下半场中国市场人口红利不再,“走出去”成为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的选择,BAT、蚂蚁金服、摩拜、ofo、美图等公司都在出海。不过,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移动互联网早期,很早之前就出现了海外小三巨头:猎豹移动、久邦数码和UC浏览器。其中猎豹移动和久邦数码成功在美国上市,UC浏览器未能独立上市却也被阿里相中成为其文娱版图的重要棋子。然而,现在回头看我们会发现,除了少数公司之外,早期出海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大都已经偃旗息鼓。 工具曾是出海的主力军 2010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元年,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机会的开发者,一部分面向中国本土市场推出产品,小米、微信、陌陌这几个移动互联网的代表品牌,都诞生于2010-2011年;还有一部分则将触角伸向海外,Camera360、Dolphin Browser(海豚浏览器)、魔图精灵、Go桌面等主攻海外市场的应用相继面世,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百度、360、UC、微信、金山、美图等主打国内市场的业务也扬起了出海之帆。 •2011年,百度耗资1100万收购魔图精灵推出百度魔图,在韩国一炮而红,一度扮演起韩国版“美图秀秀”的角色,尝到甜头的百度在2014年在公司层面启动出海战略,工具类业务就涉及到安全、照片、浏览器诸类应用,2015年一季度百度海外移动工具矩阵用户已超过16亿,月活用户超过3亿 •2011年,atv,金山网络(现猎豹移动)在海外推出针对安卓系统的专业手机清理类应用Clean Master,截至2013年底全球下载量突破一亿,DAU达到了5000万。之后又相继推出电池医生、内存大师、CM Launcher等工具形成矩阵、发布自主广告平台。猎豹移动成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出海的标杆,猎豹移动CEO傅盛也成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出海的布道师。 •2011年,UC推出了海外版本在印度等市场斩获颇丰,最后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第三方手机浏览器,2015年DAU破亿; •2012年,微信有了WeChat的英文名,腾讯聘请梅西为代言人向世界推广WeChat,一位了解海外市场的业内人士甚至透露,微信曾通过代理在印尼出价15 美金一个注册用户。在腾讯的大力推广下,2014年微信海外用户就已突破2亿; •2014年,美图启动国际化战略,除了将App上传到App Store和Google Play进行全球分发之外,还在海外七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办事处,建立本土运营团队,结盟当地合作伙伴、研究当地市场并针对性设计和更新产品。强化本土运营的策略让美图在海外斩获颇丰,到去年年底,美图海外用户已经超过5亿了。 不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巨头业务,出海的主力军都是工具,且集中在四大类工具:手机管理类,如CleanMaster、APUS、电池医生、内存大师等清理类工具;照片类,如Camera360、美图、百度魔图;桌面类,Go桌面、CM Launcher等等;还有浏览器类,如海豚、UC、百度浏览器。 正如我之前所总结,工具类App成为出海的主力军是有原因的。工具类app是产品驱动,而不是运营驱动,只要能抓住用户痛点推出对应功能,不同国家的用户需求大同小异,好的功能+强的推广,工具型app借助于App Store、Google Play等分发渠道,进入全球市场并不是什么难事儿。非工具型app,则有巨大的习惯和文化差异,以及资源门槛,全球化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 工具为何偃旗息鼓了? 然而,现在中国互联网出海的主力军,已经不再是工具。BAT等巨头的出海业务,涉及到游戏、电商、物流、金融等等服务型或者内容型业务,工具反而不再被特别强调。 曾经在海外风光无限的工具App,在2015年开始纷纷调整或退场。2015年11月,GO Launcher母公司久邦数码(GOMO)在挂牌两年之后黯然退市;海豚浏览器在卖身搜狐畅游后,走向了没落,2015年4月,畅游宣告作价2.05亿美元向第三方转让了包括海豚在内的三家子公司,再无音讯;赤子城旗下的Solo Launcher两年未更新,17年投资Kitty Live转战直播;猎豹移动则推出了Live.me、收购News Republic,强化内容战略,2017年Q1财报显示内容型产品收入占比已达到18.8%;美图在海外市场斩获颇丰,也在积极布局美拍社区、美图手机等非工具业务,并且在传播时努力弱化“工具”标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