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征:每季度我们都会close一些案子,但新东方并没有一个特别详细的规划说每年必须要花多少钱、必须要投多少案子。(投资)这件事如果在上市公司体系下做,既不能用金额来考核,也不能用数量来考核,在一定时期内投资部要有一些自由度和空间。我们先集中精力投入一些我们认为最好的、跟集团冲突最少、最互补的(项目),比如职业教育、幼儿教育、非应试类的一些教育产业。 2014、2015年以前,我们主要投的几个项目都是一些幼少儿及职业教育公司,慢慢地把重心放到了每一个细分版块产业链的完善构建上。比如留学产业,新东方有起家的留学考试培训,有现在发展很好的前途出国,也有内部孵化的游学业务;但是留学中、留学后的业务是缺失的,所以我们投资了原新东方校长兼区域总裁做的“异乡好居”,服务学员们租房买房的现实需求;也投资了OneClass,补足学员留学后的笔记、辅导、升学、选校等各方面需求,未来我们还会看境内外涉及相关群体的各类社群、电商、金融、就业等垂直服务。 鲸媒体:在教育培训领域中,新东方是一个强势品牌,肯定不缺项目,从维度上来看,我们投资一个项目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赵征:新东方这个主品牌的确非常强势,有利的一面,也有它带来的负担问题,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创业者会想自己是不是有必要在早期就接受新东方的投资,有太多的影响,有很多顾虑。 大原则我们一直没有变,要做互补型、护城河型、生态圈构建型的投资布局,从2010年开始我们陆续做一些小的投资、并购,但都是两千万以下小的投资。 之后我们不断调整策略思路,尽可能找新东方没做或做得不够好的业务去投资,比如职业教育。我们布局了几家头部公司,比如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在达内科技上市前作为基石投资人进入,从那以后新东方的投资开始加速。同时也告诉大家,即便是基石投资人,我们也愿意去背书支持一家好企业和展望有协同发展的可能性,告诉市场和创业者,我们是长期持有的战略型投资人,陪伴企业独立发展上市,甚至在上市后我们会继续持有一家优秀的企业。所以投资达内科技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从那以后投资节奏加快,投资范围扩大,从原来每年投资两三家,到六七家、到现在八到十家的节奏。 鲸媒体:从教育产业整体情况来看,为什么新东方不会投的特别快?项目轮次方面又有何考虑? 赵征:个人认为,教育产业是一个绝对早期、成长期的行业,在某些细分领域上是这两年有些局部竞争白热化,但整个大产业远还没有达到。如果一个行业真的到了白热化竞争,至少在行业份额里,有那么几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能达到5%到10%,但是上万亿市场新东方只占了1%,还有一些公司只占零点几,所以这不是白热化的状态。教育行业是朝阳产业,但还在成长的早期。 另外我们也是有意识的控制节奏,不要投的太快,因为我们认为上市公司不适合投太多天使阶段的项目,这应该是天使基金或VC做的;而且早期项目每季度、半年、一年都会有非常大的变化,很难形成协同。我们有很强的产业和战略投资属性,所以一定要考虑协同问题。 我们完全不纠结于A轮、B轮、C轮或是要上市的阶段,至少企业的创始人对融资基本想清楚,产品、运营等有了最基本的业务数据后再来找我们会比较好,这样战略投资人或者产业投资人才能起到核心作用。其实我们不太偏好去投A轮前的,还是比较喜欢投A轮以后的项目。 鲸媒体:现在国内IPO的环境对于教育是越来越利好的,在新东方所投的项目中,您觉得未来两三年会不会出现一批IPO的企业? 赵征:对,我觉得至少会有5家以上有上市规划的企业,明年、后年陆续会有,因为他们已经有5亿、10亿的营收级别,所以这三五家公司是可以有所期待的。 新东方可能未来三年之内的营业额会突破200亿(人民币),那可能我们只占了2%的市场份额。我觉得可能还要过3到5年,才会到一个白热化竞争阶段,相信国内外都会有更多的教育企业上市。 鲸媒体:如果新东方投资的几个企业未来上市了,它们可能还有其他股东,到时候跟新东方的协同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新的挑战或机遇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