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处理三维形体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个基本任务与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三维数据获取的便捷和三维数据集的迅猛增长,这个研究方向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契机。一方面,在新的数据形势下,传统算法的一些前提假设不再成立,研发新型算法的需求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出现,可以使得传统的三维分析和机器学习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帮助人们加深对三维世界的认知,有效地理解现实三维几何世界并构建虚拟数字世界。结合近期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图形组在这方面的一些工作,刘洋博士在文中分享了数据在三维几何处理与分析的作用与效力。本文是该系列文章的上篇,主要介绍了三维几何处理中的去噪问题。 从“三维去噪”谈起 >>>> 问题缘起 关于三维网格去噪或点云去噪的问题,图形学的初学者一定不会陌生。举一个例子,atv,利用微软的Kinect设备扫描三维物体(图一(a)),我们可以获得三维网格(图一(b))。但由于Kinect设备的低精度,三维网格存在着大量的噪声。去除这些噪声并尽量恢复物体的原貌(如图一(c))就是三维去噪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简单的拉普拉斯平滑到复杂点的谱分析去噪,从热门的平滑到便捷的双边滤波, 林林总总有非常多的算法可以使用,也有非常多的图像域上的去噪方法可以借鉴。但遗憾的是对于类似图一的噪声,已有的算法并不能很好地去除。问题出在何处?
图 一:三维网格去噪 >>>> 三维去噪问题的前生今世 在回答上述具体问题之前,我们先从一个更大的范畴来考察三维去噪问题。 首先我们做了一个有意思的文献调研,看看这些年有多少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在文献搜索引擎上以“点云去噪”、“点云平滑”、“网格去噪”、“网格平滑”、“曲面去噪”、“曲面平滑”等关键词联合搜索近三十年的相关文献。得到的文献数目相当惊人—— 超过一万篇。虽然其中一部分文献弱相关,但该数目也反映了去噪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中的需求。我们对文献数目和文献年份也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见下图),可以看到相关文献呈递增趋势。这一方面与三维扫描、游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去噪问题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去噪问题难在何处?我们对该问题有以下几点认识: ●去噪问题本质上是求解一个病态的逆问题:在噪声的类型和程度未知、真实模型的几何特性未知的前提下,如果要把噪声从输入中完美剥离,必然需要引入各种假设来辅助求解。 ●很多去噪算法对真实物体的几何特性做了很强的假设,比如曲面是光滑,或者曲面类似CAD模型具有分片光滑和含有大量平面的特性。 然而这一类的曲面只占三维物体类型中一小部分。 ●众多算法显式或隐含地对噪声模型做了假设,这些模型基本以高斯噪声为主,更广义一点,算法假设噪声是独立同分布。然而真实噪声的成因复杂,这些假设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成立。针对高斯噪声的去噪方法在实际中也表现一般。 ●很多算法的机理和评测是有缺陷的,呈现理论和实际脱节的情况。以三角网格曲面去噪为例,很多算法在已知网格上加若干噪声,然后用去噪结果和已知曲面的差异来比较算法的优劣。这些算法有两大缺陷:(1)噪声类型人为给定,与真实不符。(2)已知网格和加噪网格共享相同的网格连接关系,与真实情况不符。如无视这些缺陷,就无助于解决真实去噪问题。 ●实用中各个算法的参数需要人为调配,根据不同输入反复尝试。对于用户而言,调参显然是一门痛苦且颇具经验色彩的苦力活。 >>>> 让数据说话 不同采集设备由于精度和三维数据获取方式的差异会导致数据噪声的不同(比如Kinect一代和二代的噪声迥异),噪声在相异几何特征和不同物体材质上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真实噪声是与数据以及设备相关的,简单的噪声模型不可能刻画出真实的噪声。因此,我们提出用数据驱动的方式来学习噪声和数据的关系,从而帮助解决去噪这一问题。 众所周知,数据驱动不能盲目地进行,数据本身要有内在并自洽的联系。在假定了三维数据获取方式的一致性、物体材质的相似性之后,我们认为符合这些前提获取的数据集可以用来揭示其中噪声的特点,并有效地帮助去除这类数据的噪声。 >>>> 算法概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