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笔记本电脑二合一产品。拥有强悍的性能和极高的便携性。进化到第五代,全新设计的铰链可以压低到 165°,从而变成适合手写笔的「桌面模式」,可以让升级到 4069 级的「全球最细腻、延迟最低」Surface Pen 压感笔充分发挥。
Surface Book 二合一笔记本
性能最为强大的 Surface 笔记本,屏幕可拆卸变成平板。2017年升级了配置,可以兼容所有 Surface 家族配件。 在我的现场体验中,每位 Surface 家族成员的设计、工艺、性能和实际使用体验,都已经达到了 2017 年同级产品的最好水平。尤其是 4096 级 Surface Pen 压感笔配合专业手绘软件时,表现出迷人的水墨晕染效果,让人印象深刻。可惜即便是全球最低的 20 毫秒笔迹延迟,还是会让人觉得跟传统纸笔略有不同。
回顾 Surface 的历程,每一代都有扎实的体验进步。 2012年第一代 Surface 平板诞生时,莫博士的评价并不高。他认为微软的这块「亲儿子平板」优点仅限于「能跑 Office,有可选配的全尺寸键盘」。但 Windows RT 限制了性能,应用稀少,售价也没什么优势。
2012年的第一代 Surface 2013年微软吸取了教训,在新的 Surface Pro 上运行了和桌面电脑同样的 Windows 8 Pro。莫博士还是不为所动:「Surface Pro 就像现在市面上许多企图两者兼顾的产品一样,两方面都不如专一的产品好用。」
2017年的第五代 Surface Pro 这里的「两者兼顾」,指的就是兼顾平板的轻松便携,与笔记本的强大计算能力和传统可靠的键鼠输入体验。触摸屏的价值在 Surface Studio 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在笔记本产品,如 Surface Laptop 和 Surface Book 上,就让人觉得和传统键鼠互相冲突了。微软和 Windows 笔记本阵营目前还没解决好这个问题,而苹果对触摸屏的态度一向是明确的:笔记本就是笔记本。 此后莫博士再没有单独评测过 Surface 产品。 2017 年年中的这次 Surface 家族集体亮相让我感到:在电脑「趋于无形」的伟大征程上,微软 Surface 又迈出了优雅的一步。在彻底消失之前,电脑至少可以更轻、更薄、更美,如同一件家具,摆在你的案头,而不显得笨重呆滞。
今天微软做对了,而苹果却没有的一件事是:微软没有因为过度强调轻薄设计,而阉割接口、牺牲性能。苹果的哲学或许一直是「引领消费者」,让他们去体验自己都没想过的产品——但这种霸道的做法并不总是成功的。消费者时常被迫为了眼下的方便而自掏腰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iPhone 7 去掉耳机接口。AirPods 带来的新体验,还远远无法弥补我无数次忘带转接头,而无法用心爱的有线耳机听歌带来的懊恼。
再比如,新一代 Macbook Pro 过分强调 USB Type-C 这一种接口。莫博士对 13寸带触摸条的新一代 Macbook Pro 的评价,相信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新一代 13 寸 MacBook,哪怕是不带 Touch Bar 的基本款也卖得太贵。这不会让高端用户感到高兴。对于 Mac 电脑的日常用户,那些还在使用 Air 和更旧型号 Pro 的人来说,这是他们目前唯一的既轻薄,配置又跟得上时代的选择。Touch Bar 有潜力,但不是魔法。电池续航达不到苹果声称的水平。你会忍不住喜欢新键盘。但是如果你是决心要从老一代苹果比如 Air 升级过来,这就是苹果给你的全部了。你要么接受,要么走人。
新旧 13寸 MBP 左侧的接口对比(图自 SlashGear)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