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未来的「个人电脑」还存在,只是不再会是以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形态。未来的个人电脑会变成「情境计算」(Ambient Computing):你走进家里、走进办公室,无数个看不见的芯片和传感器悄无声息地计算着,给出你想要的结果、帮你完成你甚至没开口说出的任务。 有点科幻,是不是?
莫博士认为 Amazon ECHO、Google Home 这样的产品,就是未来电脑的雏形。 「个人电脑趋于无形」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新鲜。施乐 PARC 研究中心(就是乔布斯和盖茨「偷」图形界面和鼠标等技术的地方)的首席科学家马克·维瑟(Mark Weiser)早在 1988 年就提出过「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概念。他认为: • 计算机的目的是帮你完成别的事情(而不是使用计算机本身)。 •最好的计算机是安静、无形的助手。 • 越能按直觉行动的人就越聪明;同样,计算机应该能拓展你的潜意识。 • 科技应当创造宁静。 看看现在的电脑、平板和手机,要么「叮叮叮」消息通知响个不停,要么就是电量不足,哭爹喊娘要你充电……可一点儿也不「宁静」,更像是在不断争夺你注意力、把你的生活搅得支离破碎的淘气宝宝。 莫博士觉得,总有一天我们看现在的电脑,就会像看 1970 年代的古董计算机一样——原来个人电脑还能看起来这么蠢、这么笨、这么老掉牙。
1970年代北美最畅销的个人电脑之一——Commodore PET。 2017 年的我们还没迎来那个「宁静的拐点」,但已经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个人电脑「趋于无形」的足迹。尤其是 Macbook Air 引领着笔记本设计走向「轻薄一体化」。电脑越变越轻、越来越薄,却又越来越快、越来越强,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娱乐。 恰巧在莫博士退休的同一周,5月23日微软在上海发布了消费者望眼欲穿的第五代 Surface Pro,补完了「Surface 家族」的族谱。
我在现场见证了这次活动。「Surface 之父」Panos Panay 手持全新的 Surface Pro 亮相,他身后是东方明珠和「注射器三件套」构成的上海浦东陆家嘴绝美的天际线。
Panos 充满感情地说:「13年前我第一次来上海时,陆家嘴还只有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13年后,浦东的摩天大楼群让我震惊。这启发了我们 Surface 设计团队。Surface 的历代产品,也像是一次旅程,在不断重新颠覆自己、定义自己。」 有那么一刻,我仿佛能从他的语气里听见当初乔布斯对 Macbook Air 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 2017年一家人整整齐齐的「Surface 家族」完整覆盖了新时代消费者对于个人电脑的需要—— Surface Studio 桌面一体机
巨大的触摸屏同时也是绘图板,结合手写笔和 Dial 转盘硬件,可以让过去的「绘图板」退出历史舞台。这款去年惊艳发布的产品,第一次让人觉得微软在台式一体机上领先了苹果的 iMac,是一款可能让视觉创意人群改换门庭的颠覆性产品。 Surface Laptop 入门笔记本
面向教育市场的入门级轻薄笔记本。拥有全球最薄的可触摸 13 寸显示屏。键盘采用独家定制的「欧缔兰」Alcantara 材料,舒适亲肤,不会像金属那样摸上去冰冰凉。运行 Windows 10 S 也更为纯净,同样可以流畅运行 Office 软件。 New Surface Pro 二合一平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