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6氪 原标题:医疗人工智能已实现辅助诊断,慢性病管理和制药等领域潜力巨大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想靠着这个技术,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时代,已是过去式。大众对于AI已经不陌生,而且在生活中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时至今日,科技公司们也很难找到哪家风投或者合作伙伴,对这种机器学习技术,不感兴趣。 但是,想要用AI技术来革新医疗保健行业,比起其他行业,其门槛明显更加高昂,即使蹭着AI这个热点,其热度下降得很快,因为在医疗行业,一个算法的错误,往往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 关于医疗AI时,我们应当以如何心态去看待,他们现在的应用集中在哪些?关于这些问题,动脉网梳理和编译了mobihealthnews最新的深度文章,以飨读者。 还未到将全部身家押在AI上的时候 在过去的五年当中,采用各种AI技术的数字医疗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CB Insights今年跟踪报道了106家主打AI技术的医疗公司,报告指出自2015年1月以来,其中有50家公司开展了首轮公开募股。报道对象公司的交易量从2012年的20次,上升到了2017年的60次。2017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独角兽,如 iCarbonX以及肿瘤为重点的 Flatiron Health。
从虚拟护士到药物发现,CB Insights梳理了106家人工智能企业 在最近一次调研中发现,有半数以上的医院,5年内引入AI技术的打算,另外有35%的医院打算在近两年就引入。近日,波士顿的Partners HealthCare也宣布与GE Healthcare展开为期十年的合作,将深度学习技术整合到他们的网络中来。然而AI在医疗上的应用,绝不会在改善临床医生工作流程和加快保险理赔上止步。 为期两天的Light Forum会议刚刚闭幕 ,该会议汇聚了众多企业CEO、医疗信息技术专家和斯坦福大学的医生。在会议期间,曾在医保及医疗补助服务中心任职行政管理人员的Andy Slavitt表示:“当前我们正着手解决的是生产力问题。我们需要照顾到那些资源短缺的人们,而不是一味追求商业模式和过多繁杂的问题,或者总尝试发明新工具,这是不能够真正改善生产力的,我认为这才是数据和机器学习的落脚点。” 医院调研的受访者表示,AI技术可能在人群健康状况、临床决策支持、诊断工具和精密医学上影响较大。即便在药物开发上,AI也可以使数据收集和试验进度更快更精准,并缩减成本。但是现在也还未到将我们全部身家都押在AI上的时候。 Roam Analytics的首席科学家及联合创始人Andrew Maas在Light Forum与会期间表示:“人类的大脑依旧是功能强大的决策官,尽管计算机也有着不可限量的前景,但是目前它们的可靠程度,还不足以让我们完全信任。” 苹果、谷歌以及微软,这些巨头正在做什么? 每个人都为AI魅力所倾倒,但是还要多久,我们才能看见它为医疗行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呢?最近,我们已经见识到了AI应用在了从最简单的手机app到最复杂的诊断任务,其形式也从自然语言或图像识别,到依靠强大的算法处理几十年积累的医学研究数据库等的方方面面。 如同医疗行业的其他技术一样,进入这个行业会面临监管障碍、与传统医院IT系统的互操作性问题,以及获取关键医疗数据方面的障碍等诸多挑战,AI技术想要在这个行业里立足生根,不越过这些高峰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并不是让我们停止创新,而是怀着更严谨的态度进行创新。数字医疗从业者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要解锁AI的真正潜力需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需要高质量的数据,并对统计数据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随着医疗行业对AI认识的渐渐成熟,其实最大的技术难点还并不在于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监管障碍、关键数据获取等挑战。 就在本月中旬,Google方面宣布,他们已经将自己本用于翻译和图像识别的消费级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到了医疗领域。他们的研究团队Google Brain将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知名学府展开合作,旨在从数以百万计的患者身上获取数据。 如同Google的CEO Sundar Pichai在前两周的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上所表示的,这个科技巨头的行动还远不止此,去年他们成立了Tensor计算中心,Google称之为AI-first数据中心。 “Google现在已经把所有的AI工作归拢到了Google.ai,这个部门是诸多团队和努力的结晶,他们都专注于使AI能造福每个人。”Pichai表示,“Google.ai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研究、工具和基础设施,以及应用型AI。”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