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全世界都在说谷歌好。 昨天凌晨,也就是美西时间的白天,谷歌在其总部山景城召开了一年一度的Google I/O大会。I/O大会延续了谷歌一贯的风格:露天广场,钢筋脚架和巨大的投影版,拥簇的人群和各类极客产品,以及极富创新和科技感的新品,使得整场大会更像是科技音乐和艺术的狂欢,一个谷歌版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和SXSW。 正如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会有一个固定的会议去展示他们最新的技术,新品一样,苹果有WWDC,Facebook有F8大会、微软有Build开发者大会,谷歌也有I/O大会。而国内的BAT里,百度有世界大会,腾讯有WE大会,阿里也有云栖大会,年度会议已经成为标配。事实上,会议一方面是向外界展示公司的新品和理念,是一种主动PR行为,比如去年的云栖大会上马云就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百度则隆重介绍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果。另一方面,大会也被视为一家公司战略的风向标,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接下来一年公司的重心以及方向是什么。 比如今年的I/O大会,我们就能清楚看到,谷歌的重心,已经从去年的移动先行,变成了今年人工智能先行。整场大会内容,全部都是围绕人工智能以及机器学习展开,旗下的搜索、地图业务,都加入了谷歌最新的机器学习技术,旗下的gmail也加入了智能回复的功能。可以说,谷歌正式将人工智能作为今年以及未来重点的业务去推进。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和梳理一下谷歌的发布的内容: Cloud TPU:可能大家对于TPU还不太熟悉,但谷歌推出它已经两年了,正是它支撑了AlphaGo强大快速的运算力,而昨天推出的是第二代产品,是为AI运算服务专门推出的高性能处理器。 Google lens相机:说是相机,其实更像是扫描器,比如它可以识别路边的花的品种和种类,可以识别OCR以及餐厅的信息,比如菜单,打烊时间等。 Google Assistant:去年推出的语音助手,今年不但可以通过文字和Google assistant聊天,还加入了iOS阵营,考虑到Apple已经有了Siri,这显然是要刚正面的节奏。 以及去年推出的Google Home:现在Google Home的功能更加丰富,除了拨打电话功能,还能查询航班信息、日程等提醒功能,某种程度上,它更加像一个家庭管家。 看似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但老实说,谷歌从底层基础设施去普及,也就是通过系统+机器学习+语音识别的这套打法,比起单纯的技术创新要更加有效和彻底。简单举一个例子,比如图片管理,谷歌可以直接分类,并且会根据照片中人像识别,去提醒你要不要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并艾特一下你的好友,这比单纯的两个人自拍然后p图发朋友圈要更加受用户欢迎。甚至能根据你的输入习惯,地点以及爱好,去推荐相应的餐厅或者是路线。 但先别急着欢呼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先破盆冷水。在我看来,谷歌的人工智能离我们依然很远,谷歌的人工智能至少还面临准入门槛,水土不服以及用户习惯等情况,谷歌的I/O大会,只能说“看上去很美”。谷歌的人工智能:这么近,那么远 首先一点,谷歌的安卓系统集成了谷歌一整套服务,我们称之为原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内,谷歌服务框架,也就是GMS套件并没有植入到国内的安卓手机中,而谷歌的一系列服务,不管是Google Photo、还是Allo、还是Google Translate、Google Map,都是基于这个套件之上的,也就是说,谷歌的这些服务,在国内根本没有土壤。 这就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举个例子,在谷歌的I/O大会上,CEO皮柴向大家宣布了一个看上去非常贴心的功能:Google photo上线了一个分享建议的功能,能够自动识别照片里的人脸,找到对应的朋友,比如今天大家一起去欢乐谷玩,拍了不少照片,Google Photo可以自动识别照片里的人脸,找到对应的朋友,然后问你,“要不分享给他?” 这个功能看上去很棒,但对于中国用户来说非常不现实。首先,绝大多数的用户没办法使用Google Photo,即便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登陆上去了,这个功能也玩转不起来,因为相比你的微信好友,你的谷歌好友实在是太少了,关系链太薄弱,连最基本的互相poke(Facebook里的功能)这样的互动都玩不起来,因此最终也只能沦为国内小众群体的小众工具。 再来说说谷歌这次隆重介绍的Google Assistant。本质上来说,Google Assistant是Google Now的替代品,关于为什么谷歌要用Google Assistant替代Google Now,官方的理由是Google now无法准确描述用户的需求,但真正的原因应该是Google Now的功能还是很单一,很多时候只是把需求透过搜寻结果显示出来,这和我用浏览器去搜索网页本质上没有区别。 福布斯的评论更是一针见血: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