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IT新闻 >

PM如何深度思考需求?这里有十步法(2)

时间:2017-05-03 07:41来源:本港台直播 作者:118KJ 点击:
在需求来源中,作者提到了一种需求发现方式是自我挖掘方式,就是人、行为、场景三者重合的过程。相对人而言,场景更简单些。比如在PC时代就是简单

  在需求来源中,作者提到了一种需求发现方式是自我挖掘方式,就是人、行为、场景三者重合的过程。相对人而言,场景更简单些。比如在PC时代就是简单的固定式场景。且我们做的服务都是功能导向式,特别是iMAC电脑。而进入手机阶段的时候,就是在移动场景下进行产品设计。这是需要考虑大环境,在特定的情景下产生需求场景。

  大环境比较好考虑,比如在马路上,在地铁里。而情景考虑是基于人而产生的。比如我坐在地铁上,需要看《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情景就产生在电视剧,此时需要产生的行为有选择视频播放器。行为是基于人的想法后再做出的,而场景只是我们符合相应的需求而做的考虑。

  像打车软件需要考虑的情景就是:位置、确认、联系。

  四、人与场景的需要与需求

  思考需求要回归到人性,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究竟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还是情感归属的需求,或者尊重的需求,还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无论在哪个层次上,都是需求发起的本质。人的行为都是通过脑子思考的过程进行神经行为反应的。

  其实用户在地铁上看电视剧,经历了几个心理过程。首先,打开手机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本质是落在情感归属上的需求,用户有看新闻、聊天、看电视剧等多种选择。然后,如果有事情要说,就聊天。但是好像今天没有想说的话,恰巧我坐的地铁时间需要1个多小时。那么不如看电视剧吧,打开XX视频,开始看视频了。

  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情感上归属,第二个是根据心理、时间、空间等多种条件决定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像微信、新闻类产品、视频类产品都是泛竞品关系,而第三个是需要看电视剧时候,那就是视频类产品竞争的关系。究竟是爱奇艺,还是腾讯视频、优酷土豆、乐视视频、芒果TV……

  五、思考需求来源的动机

  在人与场景的需要和需求连接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需求来源的动机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要思考:

  需求的本质是什么?

  需求的本质是动机、而不是需要。思考用户的动机、而不是他说要什么,因为他想要的可能是伪需求,并不能真正解决他的问题。

  这里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我想要的更快的马。而其实表现需求是要马,而当时造出了第一辆汽车,然后汽车比马更快。所以后面汽车是开始广泛使用了。

  还有例子就是:当一个男同事说:能不能帮我介绍个女朋友,可他真正的问题是:太不修边幅了,所以他真正的需求是:有人能帮他打扮的帅帅的。所以介绍女朋友是需要,并不是他的需求。

  回到第一段提到4种问题类型。

A:我希望产品上加上XXX功能,这样就能解决XXX问题了……(用户)

B:我习惯性这样使用产品……(同事)

C:我觉得他这个产品这个功能很好,我们能不能做……(老板)

D:我要做这个需求,因为这个功能很棒……(业务方)

  A类问题需求解决方案是:这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是更快,还是更好。或者是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在前端产品中,用户希望可以分享,希望有个分享功能。实际上他想更多人评论他的看法,所以加上评论反而更好。所以A类需要了解用户本质需求点,转化一种交互实现方式。

  B类问题则是同事站在他自己的习惯上,所以解决方案就是多找几个用户或者竞品去分析不同的用户行为,从而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C类问题是比较棘手,因为竞争对手的功能与我们产品不在一个维度上。所以别从竞争对手功能出发。而是要理解竞争对手的功能出发点,最后做出决定。因为我们不会比他们想的更深,因为我们是从表层去考虑他们,而他们是从本质去理解。跟随他们容易掉坑里。

  D类问题其实要从自身的产品说,不能从业务方的战略出发。而是要思考具体需求。潮流决定方向,这才是战略,用户决定需求,具体需求要结合场景。这里引用张小龙一句话:潮流是什么?潮流是为了让人不落伍,是比性还重要。

  六、要有用户同理心

  如果你只懂自己是不行的,要试图多理解他人。

  1、如果你懂自己,自己的需求,你最感同身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