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内容来自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发表了最新演讲,畅谈怎么用数字技术来解决中国问题。 正文: 在自然界里头,没有现成的数字,也没有现成的数学,更没有现成的数字化技术。天上没有,树上不结,地上不长,你挖地三尺可能挖出矿,但是挖不出个数字来。数字、数学、数字化技术,是人的创造,是人基于发现的发明。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人为什么要去搞数字呢?有好多解释: 一组解释指向好奇。人类总是对自然界充满好奇,自然界的各种属性中,j2直播,有一种就是数字的属性,数的属性。 还有一种解释指向有用。无论是发明阿拉伯数字,还是运用数字来计数、做演算,一直到今天极其复杂的数字化生存,都是以为,数字能够解决人类的问题。 解决问题,就会动员人类花更多资源往这个方向走,讲起来也非常有意思。你说,数数怎么会对解决经济问题有帮助呢?远古时期,如果你一天采了10个果子,而我采了4个,那我是不是说:应该再努力一把?所以,任何东西的测度,有个数放在那儿,人的行为就会有一些变化。 最近,北大在云南弥渡(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有一个精准扶贫的对象。大理为了推进精准扶贫,引进了号称穷人银行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注:在世界上以小额信贷著称),在那里的年轻学生给我讲的故事,很有启发。 这格莱珉银行贷款有个原则,穷人借钱即便是很小的钱,3000块、5000块,1万块,都得从借的第一周,就要开始还。我刚开始听觉得不好理解:他没钱才要借,他借钱买一个猪崽子养大,总得几个月嘛,怎么可以从第一个礼拜就要还钱呢?后来听一线工作的人说,还真的有效果。银行这样还款的要求,就希望帮助穷人组织他的生活,不该花的钱别花了,能挣的小钱去挣,只要每个礼拜你带着还50、100、200块钱,一年就能养出好几头猪来。做这种贷款的贫困户脱贫的速度,就是变快了。这是一个比较早期的经验。 再来看一个复杂的经验,全国现在600多个城市,很多市长都不知道下面这组数据:全世界最厉害的城市纽约最厉害的区叫曼哈顿区,一共68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每年产生的GDP是16亿美元。看到那个数字,我受到很大冲击,回来就找中国地区对标:上海最老的一个区,现在已经合并了叫静安区,一共67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每年产生的GDP是14亿美元(前年的数字),我相信如果600多位市长知道这个数以后,至少可以重新想想,城市到底在忙什么,是不是还需要这么摊大饼式地摊。 所以,记数对人的行为有影响,最新的经验就像马化腾、司晓他们刚才讲到,不光是技术间接改变行为,它直接改变生产过程。 去年夏天,我们学院组织了一个看美国创新的考察团,在波士顿附近看了一家开发太阳能的公司叫1366,1366就是每平方米接受太阳光的能量。电发明已经200年了,但现在全球7个人当中还有一个用不上电,那就是10亿人。所以,他们立志要让电更便宜,怎么做呢?把太阳能转化为电的关键技术要用硅片,传统技术是先做成硅块、然后切片,但这一切,就要废掉一半。现在他们用的就是数字技术,一次成型就成薄片,不产生任何废料。光靠这项技术改进,太阳能发电成本,就可以靠近传统电力发电的成本。这种数字技术已经是进到了生产过程。 这个事情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看起来抽象的数和数之间的演算、算法,对于我们利用资源、满足需要,有着重大的意义。 你看经济活动,越早越是越是靠自然改的,越往现代走,越靠人的想法、靠抽象概念推起来的工作方式,中国经济已经是往非常现代的方向走,而数字这些东西不是自然界给我们的,是要通过人的努力把它开发出来,这是我参加今天会的第一点感受。 第二点感受,中国今天好现象是对任何新东西非常敏感、非常感兴趣,舆论、媒体反应非常快,新概念劈天盖地,中国再也不是对任何新东西直摇头的国家了。但缺点也有,就是这些概念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真正的落地。 因为中国这个国家太大了,就像我们去访问云南弥渡,大山里电是通了,一家大概会有一辆摩托车,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变化了。但基本的生产方式没多大改变,还是大山开成梯田,种来的玉米酿成酒,酒糟喂猪,猪的肥料再还到田里去,很大程度还是靠自然的老模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