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工智能峰会异常密集,势头不减去年。 一方面,AI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产业发展得到国家层面支持,另一方面,大公司加快布局,创业公司稳步前行,新兴公司不断涌现,AI技术在今年颇有大规模爆发态势。 不过,在看到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问题。 当前的AI仍然属于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创业者大谈技术如何改变行业和生活,却很少有人愿意提及营收状况;C端产品卖不出去,B端技术推不出来,全球范围内唯一销售火爆的消费级产品似乎只有大洋彼岸的亚马逊Echo;技术人才价格居高不下的当前,没有资源或明确商业模式的AI公司举步维艰… 那么,这一波AI到底存不存在泡沫?技术能否迅速爆发?当前AI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AI技术公司应该构建什么样的壁垒? 近日,爱分析在对声智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孝良进行调研访谈时,探讨了国内AI产业的现状和问题。
陈孝良认为,当前AI产业不存在泡沫,但AI被过分热炒,深度学习和AI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大众不宜期望过高;算法本身无法形成门槛,只有通过学科融合、软硬一体、数据和场景才能构建壁垒,因此资源和BD能力也很重要;国内底层技术缺失,AI公司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技术,才有可能扭转尴尬局面。 声智科技是一家专注声学前沿技术和人工智能交互的高科技公司,当前主要聚焦于解决真实场景下的远场语音识别问题。 现将部分精选内容与您分享。 AI产业没有泡沫,公司估值过高并不明智 爱分析:您认为当前AI产业存在泡沫吗? 陈孝良:AI领域其实没有太大泡沫,因为AI公司都是做技术出身,不像O2O、共享经济,要烧很多钱。AI公司总的来说没有投多少钱,大家融资额也没多少,因为公司和行业发展是需要周期的,给太多钱一方面不知道怎么花,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公司自我膨胀,所以大家融资都是不希望牺牲太多股份,也不希望融太多钱。 另外技术公司很难像模式公司那样快速膨胀,无论是讯飞还是BAT,做AI都是赔钱的,所以创业公司也很难拿很多钱,因为对投资人来说,也还是有很多风险的,比如机器人,现在大部分都还停留在几千台的水平。 真正我觉得有泡沫的地方应该是PPT泡沫,AI学界、业界的人以及媒体过分抬高了深度学习的作用以及现有的AI技术水平。
深度学习其实存在很多问题,它本身并不能代表人工智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工具,但是当前从事这个领域的很多人喜欢通过PR夸大其作用。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工智能的学术或者产业会议,而这些会议基本上都把论文夸大成了产业进步,实际上从论文提出想法到落地产业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况且很多论文提出的思路未必是正确的。 其实普通媒体没必要参与太多学术会议,因为学术会议基本都是交流讨论研究领域的思路和方法,很少会涉及商业问题。反而媒体的过多参与容易夸大某些点的技术水平,抬高公众对技术的期望,这其实对技术和产业发展不利。 另外,语音、图像、语义等技术现在其实也都不成熟。这个时候过分强调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其实是不明智的,因为很明显机器人达不到人的水平,而公众预期一旦抬高,就容易觉得现实产品的体验不好,这对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其实都是不利的。 在这方面亚马逊和苹果就很聪明,音箱和耳机都不是新品类,在原有品类上加上AI交互功能,用户就会觉得体验很好,物有所值。即便是扫地机器人也要首先满足扫地功能,然后再加上一些智能化的功能,用户就比较容易买账。 爱分析:如何看待部分AI公司的高估值? 陈孝良:有些公司公布的融资额比较高,但其中真正风投的钱可能没有那么多,里面还会有一些战投和政府的资金。另外一些成立比较早的公司估值会高一些,但是一方面他们已经跑出了一些收益,另一方面再加上一些媒体宣传的成分,所以估值比较高。 其实AI公司估值做得太高是有问题的,因为大家现在营收都不高,如果业绩支撑不了那么高的估值,上市和被收购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创业公司PE在20倍左右应该是个正常范围,很多国外大公司PE大概是10倍,这其实对整个产业都是比较合理的值。 深度学习存在两大缺陷,贝叶斯学习填补空白
爱分析:深度学习存在哪些问题?目前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