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与女人,两性的差异从人类诞生那一天,存在至今。尤其在职场中,大多数情况下,性别与职务间的关联,常常造成许多误解。例如从事某一职业的女性偏少,便很容易造成女性不适合该职业的偏见,同时,也会导致女性在求学选择专业、或毕业选择工作时,自动过滤掉部分的职位,这对于个人与行业而言,都是极大的损失。 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个从事IT产品研发的女性,希望通过她的亲身经历可以让更多女性明白,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性别不但不会成为障碍,有时还会变成优势! 彭爽,现任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小冰项目产品总监。她同时也是最早组建“小冰”开发团队的元老之一。 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彭爽是以一个充满知性的女性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初见之时,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便是感觉她是个内向的人,然而每当谈起她的工作、她的“小冰”,她就会变得滔滔不绝起来。 加入微软:有足够的平台,让你追随内心 用彭爽本人的话来说,她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微软人”。研究生毕业之后,就直接加入了微软。早期的时候,彭爽任职在微软在线产品部门,负责互联网的在线产品开发。后来,顺应发展趋势,加入了必应搜索团队。 在从事了4-5年国际化产品开发、以及为期半年的美国工作后,彭爽意识到,国内市场依旧是自己最感兴趣、且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地方。于是,她再度回到微软中国,加入了中文的必应搜索团队。 彭爽表示,正是加入中文必应搜索团队这一契机,使她一直在做中国互联网和大数据相关的工作,这也为小冰团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她由衷地说:“真的很感谢微软的大平台,让我可以追随自己的内心。” “小冰”的诞生:内部孵化机制与高管人员的全力支持 谈到“小冰”的诞生,彭爽表示,那是一段非常难忘的过程。 小冰团队最早的是靠“邀请制”形成的。“小冰这个产品其实是从原来的产品团队中孵化出来的。所谓孵化出来是什么意思呢?微软的制度非常开放,允许大家做一些奇思妙想的事情。小冰其实并不是哪天大老板突然说我们要做一个新的东西,给你一笔钱或者给你一堆人你们就建立了新团队,不是这样的。我们起初是有一些小想法,也做了一些小的实验去尝试,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大家就慢慢去成立一个团队。” 彭爽笑着继续讲道,“那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还是必应搜索其中一部分产品的负责人,我们开始拉了个小的团队,然后我们就说我们要开始多花一些时间集中精力去搞小冰这个东西。为了大家可以在一起做,我们就从当时办公的那一层搬到了下面一层,因为那里刚好有一小片比较空的办公区域,而且是那种站着办公的区域。我们把自己关起来,也就是封闭开发。”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开始不知道需要几个人,可能从四五个人开始,后来这个东西越做越深,就需要更多的人。我们就隔两天跑上去偷偷叫新的人加入我们。干吗要偷偷跑上去?其实它带有一定保密的性质在,我们又不想影响更大的部门,因为更大部门还是在做原来的产品方向。最后这件事就蔓延成,上面的人都在说他们到底在干嘛,下一个会不会是我?我也好想看看他们在做什么?甚至有人没有被叫下去还觉得有点懊恼:为什么没有叫我去?”讲述这段经历时,彭爽的脸上不断浮现出快乐、兴奋的表情。 这样的团队组建方式,或许只有在微软才会成为可能。据了解,微软公司内部一直都有孵化机制和车库文化来鼓励创新灵感的涌现,鼓励思考、质疑与碰撞,atv,鼓励跨领域、跨小组合作,并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这其中包括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资源,让极客们可以不惧失败地大胆尝试,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想法到现实的转化,创造出最贴近市场需求的智能服务和产品。 当然,除了快乐与兴奋,压力与质疑也是存在的。回想三年半之前,彭爽的团队在开始研发小冰的时候,人工智能还并没有像现在这么火。彭爽说道,那个时候,哪怕我们对别人说自己要做的是一个聊天机器人时,也难以被大多数人所理解。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