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如果有人预测在线音乐行业的重大变化,首先想到的是业内公司的合并,而不是诞生一个新的品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最大的战争将是“版权之战”,这个行业已度过了快速成长的时期,将迎来洗牌。 “老板要做的事情,我们也不好反对,但大家当时都觉得,音乐行业是非常红的红海了,竞争对手特别强,我们再做一个播放器,肯定是正面搏杀,没有其他出路。而且,我们也没有版权优势。当时大家都不懂他为什么要做音乐。” 丁磊有他的想法。他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除了需要随时听音乐之外,还希望可以和别人分享好音乐。“音乐代表人的情感,在情感爆发的时候,人们很愿意去和他人分享,此前的产品大多在提供音乐播放服务,而没能满足用户这部分情感输出的需求,因此从这一点看,我们还有机会。”朱一闻说,丁磊的这番话确定了网易云音乐“做音乐分享应用”的方向。 很快网易云音乐项目成立,朱一闻成为该项目的产品总监。 实际上,早在2006年朱一闻就加入了网易,此前他负责一个类似于开心网的名为“梦幻人生”SNS社区的项目,但在2012年前后,整个SNS社区行业遭遇瓶颈, “梦幻人生”被网易内部叫停。 随后,他带领原班人马——20多人的开发团队在杭州研究院做网易云音乐的产品开发,而在同时期的北京,另一个负责运营的团队也随即成立。 “那时候王磊刚刚回到网易,我们将门户上音乐频道的所有人员都划归他管,这就是云音乐的运营部门。” 王磊,著名音乐评论人,网易云音乐前高级总监,现任百度音乐总经理。他与朱一闻二人以平级的形式履任网易云音乐总监,朱一闻负责产品策划及开发,王磊负责产品运营,都向网易杭州研究院院长陈刚汇报工作。 但当时云音乐真正的管理者还是老板丁磊,他会亲自过问项目进展,每周都要和他们讨论两三次。 “一般都是去他办公室聊产品,但聊着聊着他就会说,最近发现几首特别好听的歌,来一起听听,结果一听就是一下午。他在办公室里抽着雪茄,我们跟着吸雾霾,几个男人都默不作声地听音乐,是一个很奇怪的画面。” 歌单 丁磊分享歌曲的爱好直接影响了网易云音乐的设计思路。用朱一闻的话说,就是确定了网易云音乐的基础架构——他们没有沿袭“播放器思路”,而是将“歌单”作为整个产品的基础。 “歌单”就是歌曲列表,相当于歌曲的精选集。这并不是一个新颖的概念, “实际上早在黑胶时代,百代唱片就曾出现过类似的歌曲精选集。”王磊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ID:cjtxzk)记者采访时回忆。但早前的精选集一般由某些唱片公司或音乐平台对外发布,是一种PGC(专家提供内容)模式,类似于互联网时代的“热门TOP 10榜单或华语流行音乐榜”。而网易云音乐做的歌单则采用UGC(用户提供内容)模式,将权力交给用户,让用户自行编辑上传歌单。 UGC模式不仅增加了“歌单”的数量,更提高了歌单的品质。最重要的是,让原本定义为工具型的“音乐播放软件”有了社交属性——编辑上传歌单之后,用户会主动在社交媒体上推送歌单以显示自己的音乐品味,而有同种曲风爱好的用户会在该歌单下评论分享。这让原本孤单的音乐播放变得热闹起来。 “以前的产品大都是告诉用户‘我这里有很多歌,你们可以在我这儿收听下载歌曲’,而我们想告诉用户,我们可以帮助你们发现好歌曲,尤其是那些可能是你喜欢但自己并不知道的。” 2013年1月,网易云音乐登陆App Store,当晚朱一闻刷了一夜微博,发现“引起了轰动,很多人都评论说,这是颠覆性产品”。
网易云音乐 CEO朱一闻说,最初是丁老板提议做音乐的。 第一批用户是他们从“各大音乐论坛或音乐平台拉来的音乐达人”。借助王磊在音乐圈的人脉,他们召集了“20多个中国最好的DJ”在网易云音乐制作上传歌单,这很快引起用户的效仿,更多音乐爱好者进入云音乐,制作自己的歌单。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