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民的名义》持续热播,刷屏我们的朋友圈之际。4月7日晚间,一档可能是中国乃至全球历史上最长的电视访谈节目《长谈》,冷不丁地刷屏了互联网、科技、财经业界朋友的朋友圈。在新知识分子人群中抢了一部分《人民的名义》收视份额。 “老罗太乖巧了,怎么不放嘴炮了,我们熟悉的老罗去哪了”、“都已经2017年了,碎片化阅读和观看内容成为主流,这么一场9小时的电视马拉松节目能行吗”、“二罗都是胖子,两人也都是这几年国内最具关注的网红,高强度的对话背后高频智慧和段子频出”、“在现实面前老罗的情怀也不值钱了,找人找钱定战略也得亲自抓了”........ 各种观点和论点在社交网络层出不穷,对这场违背社交网络传播规律的《长谈》,节目以外的声音可能远比节目本身更精彩。好吧,罗胖又赢了,atv直播,能够引发这么大的关注和热议,显然《长谈》证明了自己的影响力。 那这期超长时间的《长谈》,到底有什么价值,或者说能给我们传媒人和创业者什么样的新思考,这是笔者今天想要和大家探讨和复盘的。 当然,正如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侯亮平所言,虽然各种人物和案件错综复杂,我们要分开来看李达康和其他人。今天我们也分开来谈谈《长谈》、罗永浩、罗振宇、「得到」App! 《长谈》真的很长 违背了社交网络和大众传播规律能成? 新媒体、短平快、社交传播等概念是这几年我们的传媒从业者经常挂在嘴边并且加以应用的。从读者习惯和传播规律来看,大众传媒很难有机会和意愿让一个被访者踏踏实实把话说完。然而这次由「得到」App出品的《长谈》,从选题、200个问题策划、播出时长到精良的制作乃至罗胖在节目中刻意强调自己多年采访经验来看,这是一档典型的传统重模式下的精品谈话节目,以时长和囊括的主题维度来说,甚至更重。 在这个知识和信息泛滥,真相和虚无相交的时代,我们作为大众,直播,即使已经获取充分的信息,但如果不能“好好地听人把话说完”,如果有信息维度的缺失,很可能就像上图一样,你所看到的可能不是真实发生的。 与其相信信息流上被高亮的标题、采访中的片段截取、镜头捕捉到的一闪而过的画面,更好的方式是给予一些耐心,让他把话说完。或许,这些年,我们被无数四面八方快速涌来的信息穿身而过之后,也是时候来点深度的长家伙了。 尤其对于罗永浩这种类型的创业者,我们很难对其套用一个模板来解读,要等他整个创业历程和每个决策后的思考被一步步剖析之后,多维度展现出来的那个罗永浩才是真正的罗永浩。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这期《长谈》之后,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罗永浩,区别于之前被媒体用“彪悍”“情怀”“网红”标签简单粗暴定义的的罗永浩。 我们的观众也通过这期《长谈》,前所未有地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了解一位典型创业者创业的心路历程,没有人可以靠情怀获得商业的成功,是时候该理性的看待罗永浩们了。 「得到」App的“得失” 拥抱一部分必然会放弃另外一部分 当我通过腾讯视频自带的映射功能,把《长谈》投放到客厅的大电视上后,家里的女眷们表达了抗议,抗议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离开了沙发。对于她们来说实在想不通两个没有颜值的胖子对谈有什么好看的,客厅电视是用来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 我意识到,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需求。 罗胖在跨年演讲上讲:“学习和获知的本质是反人性的”。众所周知,罗振宇做的「得到」App就是在碎片化学习时代,为用户提供省时间的高效知识服务的产品。追求学习和单纯享受娱乐,从来都是两种需求,两条道路。 《长谈》选择的,和「得到」App选择的是同一条路,满足的是同一批人的需求,这是一些渴望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有上进心、保持对知识的渴望的终生学习者。 对于这次备受热议乃至朋友圈刷屏级讨论的《长谈》,有人说得到做这种深度的《长谈》,会让不适应这种长度和强大信息量的用户“逃离”。但在我看来这个节目本来就不是给每个人看的,它选择创业作为主题,试图容纳创业者在创业路上要处理的所有关系,这些都是那些创业、准备创业或者打算把创业经验运用于生活中的人才关注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