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布NASA战略之前,可以说,阿里的人工智能探索,是跟着业务往前走的,用户量、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倒逼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这恰恰成就了阿里在人工智能积累方面的优势,那就是,数据多、场景多,离商业化近 ,所见即所用。 阿里巴巴去年的交易额超过了3万亿,记录了超过4.5亿的活跃用户购买行为数据、数十亿的商品参数。 而在外部,阿里云的客户就更为多元化了,早就超越了商业、工业等经济的狭隘边界,深入了政府、公益等各行各业。国有企业、央企、金融机构、政府都在拥抱云计算,国税总局、12306、中石化等都成为了阿里云的用户,民营企业、奥运会也成了阿里云的客户。 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已经大展身手。ET帮助杭州搭建的城市数据大脑投,通过指挥红绿灯的配置方案,部分路段的交通畅通率提升了11%。同样的技术,也应用在了广州市的1200个路口,部门路口的拥堵指数下降了19%。 而人工智能本质就是通过海量的数据和多元的场景,帮助机器不断学习,也就说,场景和数据的多寡,成为了人工智能最为核心的竞争力。胡晓明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辅相成,如果没有大数据谈不了人工智能,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的技术,这些数据就是一堆垃圾。” 而阿里的人工智能“见多识广”,学习能力强,自然“进步”就更快。 半个月前推出的“NASA”计划,则让阿里的人工智能战略,从“脚踏实地”的商业考量,成就“仰望星空”的宏大梦想。根据计划,阿里“NASA”计划的研发成果都将通过阿里云对外输出,成为创新者的强大技术后盾。 在go high的同时,阿里云的服务还在不断降价,来反哺客户。3月29日的深圳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CDN官网价格降幅最高可达35%,惠及20万家客户。同时,华北3地域的云服务器ECS全系列降价20%,两项降价举措,能够让云计算变得更为普惠普适。 所以,阿里的人工智能,一边通过降价和商业化脚踏实地“落地”,一边仰望星空“上天”,能 go low,也能go high。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