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Energy Project CEO Tony Schwartz 说过,“公司和员工之间一直存在某种隐性合约,即双方都设法以更快的速度从对方那里攫取更多,然后一意孤行,不再回头。”这其实是一种相互毁损的行为。 如果企业文化奉行加班,甚至是没事也要耗在岗位上表现给领导看的“作秀型”加班,员工的士气、对企业的信任都会遭受严重打击。试想一个整天想着如何show、又总是抱怨无事加班的员工如何能把精力投入真正的价值创造中? 而公司也不得不接受员工无法完全投入工作的事实,得不断聘用和培训新人来填补离职员工(有能力和野心的员工是不会在这种氛围的企业里长待的)的空缺。 “交往型”加班也是如此。不是该下班的时候还待在办公室工作才叫加班,那些下班后上司拉你去喝酒、周末要陪客户打球、逛街也因为与你的工作利益产生关联而被定义为加班。 这些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看上去挺愉快,但处在“伴君如伴虎”的状态下,而且连仅剩的一点私人生活也被贡献出去,势必会让自己身心俱疲。
所以,对加班最好的态度应该是:如果需要不必委屈、如果能免不必硬来。 “会”加班的关键是什么? “会”加班的关键是区分出哪些工作是有必要的、哪些工作是可以“偷懒”的。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里提到过一项研究:脑力劳动者在不必要的任务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平均费时 41% ,这些任务几乎不能带来个人成就感,而且换作他人也能完全胜任。 我们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放不下这些让我们因为感觉忙碌而产生了成就感的工作。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陷入这类不必要的任务,以此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避免把时间耗费在没有意义的工作上。 也许下面三个问题能帮你区分必要和不必要的工作: 1. 这项工作对团队、企业能产生真正的价值么?——时刻以结果而非兴趣、讨喜程度为导向。 2. 这项任务能否通过“外包”或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你在这项工作中是不是不可或缺的。 3. 如果重新选择我还会接手么?——职场上的自我价值观。 不过,就算现在的员工迫于竞争和压力能够以更加兢兢业业和无私的态度对待加班这件事,也不意味着企业就该无下限的盘剥职员。 就像知乎上有人问“如何让下属把加班当成一种习惯?”,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当上司把加工资当成一种习惯的时候。”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