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和投资的窗口期是否已经永远过去?大佬们和数据都不这样认为。 在经历2014-2016上半年的火热之后,仿佛一夜之间,资本就向创业者关上了大门。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16年12月初,中国的创业公司共倒闭、停业364家,其中互联网金融业占比最高;2016年全年新增创业公司数量同比锐减76%;VC、PE的投资案例共2976起,同比下滑31.97%。 但这很可能只是失意者的错觉。数据显示,2016年1月-11月,中国创投市场投资金额共计397.1亿美元,和泡沫泛滥的2015年相比,几乎持平。 国外的情况也类似。根据硅谷律师事务所Fenwick&West在1月发布的报告,2016年受美国风投资助的独角兽公司只完成了31笔融资交易,数量较2015年的62笔锐减50%,但平均融资数值巨额增长了78%,从2015年的2.39亿美元升至4.25亿美元。 投资额度不变、交易次数锐减,这说明资本投向趋于集中。和创业者们的悲观相比,经历过中国互联网几次跌宕起伏的老玩家们将这个低潮期视为试金石和新机会。 此前多次提出“估值泡沫论”的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在去年底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一些垂直的行业现在融资比较困难,比如说O2O、互联网金融,但是其他领域仍然非常活跃,所以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寒冬,只是投资人都变得稍微理性了一点。” 这也推翻了“VC缺钱”的说法。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资本手里不缺钱,但缺少投钱的勇气,因为他们想找到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的企业,而不只是为精彩的故事买单。 马化腾在一次对谈中提到,很多创业者会提出宏大的目标,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解决一个小问题更现实和重要,“我的建议是想小一点,专注解决一个痛点。”腾讯在早年曾经历融资难题,最终靠和运营商合作的移动QQ产品获得收入的第一桶金。 成功投出网易、京东、娃哈哈的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的逻辑更直接:“伟大是熬出来的,你困难,别人也困难,看谁熬得住。一个企业生命周期是20-30年,这一年的痛是很短的时间,我们经历过冬天,所以不害怕。”徐新最成功的投资之一,就是在京东最困难的阶段毅然加码。 WiFi万能钥匙创始人、前盛大网络联合创始人陈大年的观点则旗帜鲜明地表态——大部分伟大的企业都起步于经济危机之中。 在年初的一封公开信中,陈大年提到:“经济的快速冷却终结的是一个时代的泡沫,许多依靠故事、依靠投资活着的公司将会死去,而脚踏实地、真正自强不息的公司却因此获得了丰足的养料。……所以,2017年将是进一步挤压泡沫的时代,也是价值回归的时代。” 显然,接下来,全球经济仍将继续洗牌。美联储加息,热钱回流,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这些因素叠加的结果是,“寒冬”仍将持续,市场将进一步挤压泡沫。 在这种经济的动荡和危机中,很可能有新巨头横空而出、重建秩序,正如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反复证明的那样。 中国互联网兴衰二十年 1999年,中国沪深股市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题材——“网络概念”。 这一年,在纳斯达克新上市的网络公司在当年创下7020亿美元市场资本总值的历史纪录。同一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210万,半年内增加一倍,英特尔公司总裁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来华,发出了“赶快跳上电子商务的高速列车!”的警告。 企业都唯恐错过这场“眼球经济”的盛宴。1999-2000年期间,中国有43家上市公司改为涉及“科技”、“信息”等概念的名称,改名前后的涨幅高达数倍;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注册了带.com或.net的标签;数以百计的创业公司成立,天马行空的商业模式到处受到热捧。 之后是触目惊心的雪崩,PC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从5048的顶峰跌落至1114的最低点,新浪的股价跌到了1.06美元,雅虎市值从937亿美元缩水至97亿美元,一大批公司因为现金流枯竭、再融资受挫而破产倒闭。 千禧年的泡沫退尽之后,第一代门户雅虎逐渐式微,网易却在2002年的二季度便实现净盈利,开始领涨纳斯达克,2003年10月,网易股价超过70美金,比2001年9月1日的历史低点攀升了108倍,创始人丁磊成为中国大陆首富。 再之后的2004年,谷歌和盛大同一年上市,开启全新的格局。盛大超越韩国网络游戏公司NCSOFT的市值,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股,创始人陈天桥以90亿元人民币的身家成为新的中国首富;谷歌以全新的信息获取模式取代门户,成为新一代霸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