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各大电影发行公司早就有了套路,一部电影的预告片在社交网络里的分享及收看数字,可以用来预估它的首周票房,与其说是数据时代的大好福利,不如说是注意力经济的分配产物。 所以,将短视频放在今日头条分发,也是一个引君入瓮的把戏,今日头条的产品定位决定了它不会是一个长时段停留的电视内容入口,也就是说,它对电视版权的直接威胁性几乎为零,不会具有养虎为患的风险。 而今日头条能够共享出来的海量用户,则是版权经营方视若金石的资源,对于上述案例而言,中超可以借此扩大影响和助益招商,芒果TV可以导流那些想要观看完整节目的观众,它们甘愿委身于今日头条的OGC(职业生产内容)战略,j2直播,是有着更大的甜头足以构思。 今日头条的气象则如一切连接型平台的早期那样,以旺盛的需求为筹码,吸引犹豫不决的供应的上桌。 在将短视频纳入内容池并在去年年底完成视频牌照的收购之后,今日头条的短视频分发就有些「停不下来」的节奏,据说访客(VV)数量已经达到优酷的1.5倍,属于恐怖级别的增长速度。 即使访问数据存在欺骗的可能性,按期发放给头条号的现金分成却难以造假,这在嗅觉敏锐的内容创业大军里表现得最为明显:自2016年的下半年以来,短视频就成为了今日头条补贴收益最高的内容载体,只要能够专注而批量的为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生产短视频,分工成熟的团队可以做到人均创造每月5万人民币左右的变现能力。 如果说电视的繁荣为美国培养出了「沙发一代」,那么手机的昌盛就为中国造就了「低头一族」,在空前强势且毫无可逆性的集中度面前,得时间者得天下。 这也是互联网的所谓「下半场」,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所赋予的不同意义,直播,尤其是在那些MAU过亿的巨型玩家看来,去和震荡下跌终端活跃设备增速赛跑已经作用有限,新的挑战在于如何挖掘单位用户的价值:更多的停留、更高的消费、更深的依赖?? 爱因斯坦说过:「我从不去想未来。因为它来得已经够快的了。」 有趣的是,今日头条的版权运作方案并非孤例,在相似的时间位置,新浪微博宣布它和NBA签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互利协议,双方将在「短视频、比赛集锦、原创节目和互动产品」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此时,距离腾讯耗资5年5亿美元拿下NBA在中国的全网独播权,才只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腾讯显然没有料到,它可以买断NBA的播放资源,却无权阻止NBA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展开宣传,如果NBA的官方微博账号——或许还要算上那30余个球队的官方账号——在新浪微博分享比赛精彩镜头的短视频并和用户热情互动,这毫无疑问又是在合法的侵蚀那5年5亿美元的重金投入。 世事总无常,造化喜弄人。 这些搅着蜜糖的牵手画面,很难让人联想到就在几年前传统媒体和网络平台还是势同水火的关系,前者屡将后者斥为窃贼,试图捍卫陈旧版权的尊严,而后者则如沉默的行商,在悄然之间换到来了满柜的地契。 美国作家埃里克·霍弗曾说:「不满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很可能是困苦程度勉强可忍受的时候;是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以至一种理想状态看似伸手可及的时候。悲愤会在它几乎得到补偿的时候最为蚀骨。」 看来,坏的日子似乎早已过去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