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陨落的彗星,虽不再继续闪耀,但它流逝的光芒依然能划破天际,照亮夜空。」 1956年,在被称为人工智能起点的“达特茅斯会议”上,马文?明斯基和它的Snare成为会议的最大亮点之一。60年后,明斯基因脑溢血在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去世,享年88岁。人们不禁惋惜,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颗巨星就这样陨落了。至此,“达特茅斯会议”上所有的专家都已离开人世。但是,他们的遗志指引着一代新的科学家,2016年,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起点。 智能问题值得奉献一生 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生前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名誉教授、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领域先驱。作为最早联合提出“人工智能”概念的伟人,被尊为人工智能之父。 他在人工智能领域卓有成就——人工智能领域首位图灵奖获得者,虚拟现实最早倡导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MIT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创始人。而就是这位人工智能教父,也曾让整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停滞不前,而这一切的传奇都要从他的经历开始说起。 1927年8月9日,明斯基出生在美国纽约的一个眼科医生家庭里。因为正值美国大力发展私立学校的时期,所以他从小学到中学全盘接受的都是私立学校的教育,并对电子学和化学情有独钟。 1945年高中毕业后,明斯基应征入伍,在芝加哥北边的大湖海军培训中心(Great Lakes Naval training Center)和其他约120名新兵一起接受了训练。按明斯基本人后来的说法,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非学术界的人员混在一起。 退伍后,1946年他进入哈佛大学主修物理,但他选修的课程相当广泛,从电气工程,数学,到遗传学等涉及多个学科专业,有一段时间他还在心理学系参加过课题研究。当时流行的一些关于心智起源的学说与理论使他难以接受,比如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根据一些动物行为的事实提出理论,把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明斯基就不以为然,并激发了他要把这个困难问题弄清楚的决心。后来他放弃物理改修数学,并于1950年毕业之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深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阿兰?图灵正是在这里开始研究机器是否可以具有智能的问题。同样,明斯基也在这里开始研究同一问题。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明斯基表示:“智能问题看起来深不见底,我想这才是值得我奉献一生的领域。” 世界第一和人工智能的扼杀者 1951年他提出了关于思维如何萌发并形成的一些基本理论,同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神经网络模拟器“Snare”。Snare虽然比较粗糙和不够灵活,毕竟是人工智能研究中最早的尝试之一。在Snare的基础上,明斯基综合利用他多学科的知识,解决了使机器能基于对过去行为的知识预测其当前行为的结果这一问题,并以“神经网络和脑模型问题”(Neural Nets and the Brain Model Problem)为题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并于1954年取得博士学位。 Snare 学成以后,明斯基留校工作3年。1956年,他与麦卡锡、香农等人一起发起并组织了成为人工智能起点的“达特茅斯会议”,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上,明斯基的Snare,麦卡锡的α-β搜索法,以及西蒙和纽厄尔的“逻辑理论家”(10sicTheorist)是会议的三个亮点。1958年,明斯基从哈佛转至麻省理工学院(MIT),同时麦卡锡也由达特茅斯来到MIT与他会合,他们在这里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 2006年,会议五十年后,当事人重聚达特茅斯 左起:摩尔,麦卡锡,明斯基,赛弗里奇,所罗门诺夫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