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上溯太远,就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不到三十年里,全世界发生的最大改变力量并不是来自政治或者军事,而是科技。正如马云指出,也是很多评论家不断重复的,包括阿里巴巴在内,中国大量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公司,他们的技术,仍然是只为了满足当下商业需求,不会脱离自身的产品范围。就以阿里为例,当淘宝、支付宝、阿里影业等业务部门需要语音和图像识别、金融云、安全和 GPU 渲染等技术支持时,阿里云和各自的技术部门为其开发相应的功能,而阿里云现在虽然已经成为阿里底层技术基础技术的主要代表,但它最初是建立在前段产品和商业化的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但上列国外巨头的相当部分投资却跟它的产品跟业务没有关系,而是指向了更长线甚至压根儿就跟自己毫无关系短期内也看不出任何收益的基础技术。 说到这里,你可能明白了。比较国内国外互联网科技巨头的表现,媒体过去针对此现象进行批评时,一般会批评三点,第一,中国的企业积累太少,atv,而且有些公司由功利短视倾向,这是微观因素,第二,中国专利保护、产学研转化机制、科技人才的激励不到位,这是中观因素,第三,国家层面缺少支持和政策指引,这是宏观因素。 今天,马云提出来NASA计划。说真的,真的还只是提出来。马云敢提出,以及阿里巴巴现在敢有这个底气提出,最主要的原因,恐怕主要还是跟阿里巴巴这几年的资本、技术以及人才积累有关,跟马云的眼光视野和格局有关,但是,我们要问的是,阿里巴巴再强大,毕竟就是一个公司而已,其他问题呢?解决了吗? 所以,有人提出来,阿里巴巴的NASA计划会不会是天方夜谭。恐怕并不是对马云没有信心,更主要的是基于思维惯性对中观和宏观的环境仍然缺少信心。 NASA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背后是20世纪中期美国强盛的国力以及完善的科技支持、人才激励政策以及国内完整成熟的学术体系、研发体系;同样的,谷歌、微软、亚马逊、脸书、特斯拉之所以敢做超越公司层面的长线投资,关怀“诗和远方”,也绝不只是这几家公司的老板一时头脑发热,背后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运转顺畅的产学研体系以及广泛的社会支持,有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创新到生产到商业开发再到投资创新的良性循环。
而我们,终于有了一个马云提出了计划,但我们的疑问接踵而来,单凭阿里巴巴单兵突进,即使阿里富可敌国,能够扛起这么重的重任吗?阿里巴巴在推进这一计划中,势必会遇到重重阻力和障碍,这些整体的制度体制成本是否只由阿里一家承担?如果阿里的计划遇到挫折,阿里能否坚持住,能否不再走回短期商业性战胜长期战略性的老路? 跟阿里之前的所有战略相比,比如“新平台、新金融、新零售”、比如“happy、healthy”,NASA计划恐怕才是真正跟人类未来息息相关的大战略。阿里从前的战略的出发点仍然是商业,影响的无非是人们的短期行为,但NASA计划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影响长远。NASA会不会是天方夜谭,取决于马云的决心和阿里集团的战斗力,但是,更取决于外部力量,尤其是社会力量、政府力量和科研力量的支持。只要马云能够带来鲶鱼效应,激发整体环境形成基础科技研发的正向循环,那么,NASA就不是天方夜谭,NASA也就不只是马云的NASA,而是全中国的NASA。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