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篇文章说移动高管加入联想终端,其实只不过是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浙江公司的负责人,一方面说明作者对于移动体系不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运营商的人才跳出运营商仍然是一个值得记录的事件,哪怕级别实际上不算很高,有意思的事,一些真正高级别的跳槽却有意无意的并没有掀起很大的波澜。比如前移动安徽分公司和市场部总经理徐达离职,和前市场部总经理高念书加入亚信等等,很多他们加入的公司往往是通信产业链上的公司,真正加入到互联网公司的并不多。 在美国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规划》后,中国的通信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美国的IT和互联网泡沫也没有对中国的通信运营商发展形成影响。当时政府的策略是通信先行,在通信作家年志勇的邮电三部曲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通信行业从业者热火朝天的干劲和行业的迅速发展,当然,当时也有着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人们释放的激情影响。 市场经济说明,只有市场要素能够自由流动,经济的潜力就能够迅速的迸发,而邮电正好是包括了人和信息流动的重要动力,有了通信,人就能够自由的交换信息和进行决策。邮电分离和三大运营商成立,市场竞争机制初步形成,虽然难免泥沙俱下,但是总体上刺激了社会的福利和行业的发展,而中国的通信设备行业在这个过程中也迅速崛起。宁宇等一大批运营商中坚也是这个时候加入到了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享受到了行业发展的福利。当时社会对于通信行业的印象,虽然当时的资费相对于收入水平占比比较高,但是总体是偏正面的。 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已经不在相同,通信行业的发展已经过了高峰期。 一个企业总有着发展的生命周期,包括求生存期、发展期、巅峰期、衰落期各个阶段,从发展来看,现在运营商已经离开了巅峰期。那些曾经在巅峰期提出的方案逐渐已经少人提起:国际化、向互联网进军等等。 企业从充满活力到走向按部就班,也许曾经的有机化和相对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变得更加官僚化和机械化。而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开始趋缓,各种各样的新通信方式逐渐取代了语音和短信,而新的通信方式却把运营商和用户的距离拉远。 一句话,运营商已经过了高峰期,他们被OUT了,不再是产业链的中心。对于希望能够继续在这个行业当中继续处于前沿的人来说,他们自然不甘于在官僚中丧失自己的锐气。何况在国企改革方向未完全确定和多次巡改中,运营商干事的热情受到打压,风险增大不少,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 运营商曾经是一个绝对的高新科技行业,从模拟通信到GSM,再到3G和4G,运营商的每次升级看上去都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而现在电信技术却看起来是不断的升级,不断的增加带宽和速率,想象力看上去不如VR、人工智能这些概念光鲜,而运营商却难以走入这些领域的核心。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运营商的人去了华为、亚信这些企业,在过去,他们是运营商的乙方,运营商在他们面前有着海洋般的心理优势,而现在这个年代,他们却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企业之间的业务渗透层出不穷,而从甲方到乙方,实际上思维方式也相对更加相近。而运营商心心念念的互联网,对于习惯了运营商思维的人而言,其实是一个差异化更大的领域。 这也侧面说明,运营商的年轻员工如果习惯了运营商的工作方式,习惯了不断的PPT和汇报和乙方的呵护,如果要进入一个和运营商差异化更大的领域,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那么运营商可能会面临更多的人员流失挑战风浪,但这也许是一件好事,运营商积累了大批的人才,但是人力资源潜力没有发挥,很多运营商积累的隐性知识无法变现,他们离开企业的边界,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马斯洛指出,人的层次分为多个层面,包括生存、安全、受尊重感觉和自我实现等多个层面。而现在运营商却只能逐渐保证最低的层面。ICT行业在面临巨大的变化,atv,运营商的生存环境也在面临巨大变化。新一轮国企改革和提速降费等方案的提出,也在倒逼运营商的改变。在《十万人的大迁徙-十字路口的IT人》一书中,作者曾经指出了这种变化的趋势。少年飞逝,分野浩荡,每个人也许都会在变化中以初心和现实衡量重新方向和梦想。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