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在场景实验室新物种学院主办的“一期一会之新零售”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出席并发表了题为《C时代·新零售:新技术驱动新商业生态》的演讲。 在发言中,高红冰从数据驱动谈到新零售的“产生”和“方法论”,最后落脚于“平台经济体”, 他认为,新零售本质上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提出新零售的三个关键词——以心为本、零售二重性、零售物种大爆发。 全文发言达三万字,以下为节选内容,探讨零售的渠道变迁。 图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 新的商业逻辑 新旧实体经济的争论,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当视角不一样的时候,尤其是当他依然有利益空间的时候,你很难去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他也许懂,也许不懂,但当下的利益会蒙蔽了他对未来的洞察。 2016年3月,阿里巴巴的零售体交易规模突破3万亿。 沃尔玛用了54年才达到了这个数字,是在将卫星、IT、先进的供应链全部用上,用一张内部IT网去管理全球数万个实体店的情况下实现的。 沃尔玛现在是负增长,我们可以认为工业经济零售业的辉煌已经走到尽头。 而网络零售的代表——阿里巴巴呢? 我们预计2020年会翻一番,超过6万亿,2024年大概会达到10万亿规模。顺着哪条路会到、哪个因素影响它到不了?是技术、是物流、是信用、是支付、是税收,还是政府对它的支持或监管?如果这些都不成为障碍,那么内在的驱动力会推动这个商业生态系统,达到这样一个规模。 这个规模的背后,有它新的商业逻辑,这个商业逻辑是用工业经济的商业逻辑理解不了的。 我们先来做一个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外贸出口大幅锐减,商品倒灌回来需要寻找零售渠道。通过淘宝,这些过剩的产能被消化,大量的库存被销售给中西部三线四线城市的消费者、一线二线城市的年轻人。 这时你就知道,当时淘宝针对的消费者是谁?是过去商业零售体系无法覆盖的人群,是那些新新人类(数字化的年轻人),因为他们被数字化了。 当我们对消费者画像的时候,你往往会发现不是你想的那些人,淘宝的交易规模中大概75%是35岁以下人群,而不是在一二线城市。 所以,一二线城市的零售商、品牌商说网络零售对他们冲击很大,这也许是个假问题。 如何理解商业渠道上的变化 一家实体店的辐射半径大概是10公里以内。但是网店的覆盖和线上的作业跟实体店完全不同。 淘宝上的一个店铺面对的是5亿消费者,j2直播,面向的是全中国乃至全球的市场,所以它的辐射半径跟实体店不在一个量级,因此两个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放到实体店卖的东西与放到网店卖的东西千万别搞成一样。放到网店卖的东西,我们把它叫网货,网货是什么?网货一定要打爆款。 一上来卖10万件,照着这个目标去设计,你就有销量。所以淘宝天猫不断地在拉TOP3、TOP10,就是在拉这种辐射能力。 所以选品很重要,如何选得准?答案是必须瞄准消费者的数据,不然你一定是失败的。 辐射半径变了,选品变了,库存变了。不管是卖家、买家,还是服务商、品类,你选择的重点是起点。起点在哪?起点在消费者。 过去是进了好多货,我使劲卖出去;而今天如果你掌握了消费者,你就可以找到更好的货卖给他。原来是B2C逻辑变成现在的C2B。商业发生了改变,就是从卖到买,变成了从买到卖,这些事必须重新去思考。 在工业经济的商业体系里,实际上划分了两个市场:一个是流通、批发和零售市场,另一个是生产制造经营市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