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虽然是不同年龄段的人,我们有不同的价值观,但是有些价值底线其实我们是会相同的,或者是随着你的年龄增长我们会是相同的……是一个健康社会走向成熟的必经过程。” 可能那个时候奇葩说这个节目的雏形就在他的头脑里面形成了。 在马东看来,《奇葩说》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在于时间到了,十多年前没有自媒体,没有视频网站,现在这一切蓬勃发展,让受众思想的更进步,天性被释放,马东说: “这个时代,人要有娱乐精神。娱乐精神就是奇葩精神。我们赋予这个时代的真正意义来临了。 从文本时代到现在,atv直播,我们新一代成长的这些受众,这一代年轻人,和我们成长的环境不一样,他们不以文字与意义作为记忆的东西,他们因画面的美与不美,冲击力强与不强,带来的直接感受,作为他们的‘字迹’……我姑且把话放在这儿,时代会证明这一切。我们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那时的马东经常提到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娱乐即本质”这句话被他们作为基本原则,如何理解娱乐,是《奇葩说》是否成功的关键。 《奇葩说》成为爆款以后,马东以及他的团队,却是每天都处于新产品的焦虑之中,“最危险的时候是大家都认可你的时候。”下一个爆款在哪里? 奇葩说打开网综市场,定下网综标准后,市场迅速跟进,转变为红海, “当时的策略是扩张,到哪儿捞都是鱼。现在是怎么捞都没有鱼,非要精准地捕捞才有鱼,这时候就需要不断地校正自己的航向了。” 基于现有的IP,带着浓浓的“奇葩”和马东色彩的米未传媒还未到瓶颈,虽然为马薇薇量身打造的《黑白星球》遭遇滑铁卢,前四期由于反响不好,马东还直接把这四期送给了赞助商,但后来的《好好说话》反响不错,毕竟是还是基于“奇葩”们的长处——“说话”做文章,至少不会错得很离谱。 之后的新节目,马东也都亲力亲为,为节目拉流量。他自己也知道,在初期,有一个人能带着公司往前走,是非常必要的。但到后期,他必然要面临去马东化和去奇葩化的问题。 奇葩说做到第四季,最明显的问题就是选手不够了,弹尽粮绝,要挖出那么多有辩论技巧又有娱乐精神的人比歌唱选秀难多了,诟病老奇葩抱团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不被老奇葩喜欢就根本选不上,到最后,连米未传媒自己的员工都上阵了。 奇葩说是一个没有台本的综艺节目,导演们要的就是没有预设下的思想碰撞,这对临场反应的要求极高,而幽默跟综艺感又是一种天赋,辩论技巧可以找黄执中这样的导师来带领,但找不到天赋极佳的综艺咖,以娱乐为本命的奇葩说就难以为继。 可用之人太少,力不从心的迹象在奇葩大会就已经显现出来,为了应对选手不足,这届奇葩大会,海选性质减弱,演讲、分享的性质增加,导演组主动把价值观的争辩降级为观点的交流跟分享,就是在为后面正式比赛的时候,专业性的降低做准备。 在内忧外患之下,马东只好又一次挑起大梁,以个人影响力推动节目继续走下去。 3 在马东刚做出奇葩说的时候,就有人下论断,马东进则吴宗宪,退则王伟忠。 吴宗宪是台湾主持界的金牌一哥,王伟忠则是台湾综艺节目幕后的电视教父,康熙来了跟全民系列都是他的杰作。而马东成立米未传媒则似乎意味着,他决定成为王伟忠。 但他既不是吴宗宪,也不是王伟忠,马东无意做主持界的金牌一哥,他最在意的还是产品和节目,但他也不是王伟忠,马东是一个传播者,而王伟忠则是真正的电视人。 在对娱乐的理解上,王伟忠的身段比马东更软,王伟忠最大的优势是创意,而马东最大的优势是他的敏锐度。比起王伟忠,马东更像一个师父,他更加圆滑,更加平易近人,王伟忠素来都被称为“暴君”,小S都忍不住在他面前下跪,但马东则自诩最扛造的CEO,他希望所有人都能高高兴兴地把钱挣了。 比如在《饭局的诱惑》里,他作为狼人杀高级玩家,就得尊重游戏尊重节目,放下自己作为老板的那份礼让和气度,透支自己的人格,把节目的另一个主持人侯佩岑欺骗得心灰意冷。但在佟大为做嘉宾的那期开录前,马东私底下问制作人,我是不是总在游戏里欺负佩岑,有网友投诉?制作人回答说有点,马东说,那我知道了。 游戏开始后,马东抽到狼人,侯佩岑是好人,就在好人阵营快输了的时候,马东最终选择狼自杀以取悦侯佩岑,侯佩岑大呼感动。 跟以擅长骂人著称的王伟忠比起来,他还是太过君子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