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T精英到精酿啤酒布道者,沈恺的转型之路 【本文来自钛媒体 快公司栏目,由我造社区推荐。登陆我造社区,让你的好项目被更多人知道!】 对于啤酒的印象,还停留在丽江酒吧噪杂音乐声里的“100块一扎”吗?那你out啦! 精酿啤酒正在打入北京上海的小众青年群体,在文艺酒馆里来一瓶“世涛”或“波特”,就着昏黄的灯光交谈,是消费升级大潮下的新兴社交方式。 酒桌上的青岛、燕京等是常见的工业啤酒(Industry Beer),便宜、量产、口感一般;精酿啤酒则不一样,英文叫Craft Beer,它往往麦汁香气重、味偏苦、价格贵、包装极具创意、名字看来不知所谓、味道却脑洞大开。 “世涛”、“波特”、“美式艾尔”、“修道院”,这些奇奇特特的名字,代表着口味各异的精酿啤酒。精酿啤酒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象征,更是商业机会的象征——在所有酒类里,只有精酿啤酒是过去五年快速增长的品类,这个趋势在全球蔓延。 前谷歌中国高管沈恺看好这块商机,并开始了创业旅程,2016年他从谷歌辞职,建立了“酒花儿”App,试图把精酿啤酒爱好者聚集起来,进行线上社交、点评,打通电商交易环节。 精酿啤酒的市场正在爆发 精酿啤酒最早追溯到美国Craft Beer运动,当时一些人受够了大酒厂出产的啤酒,它们口味一般、味道寡淡,人们希望以小酒厂的方式,创造更为多变的啤酒风格。 什么样的啤酒称得上精酿啤酒? 美国酿造者协会Brewers Association的界定标准是: 小的、独立的、传统的 “小”意味着酒厂的年产量不多于600万桶 ,约70.2 吨,这个数字相当于全美国年啤酒销售量的3%;“独立”,非精酿酿造者或公司机构的股份占比不能超过 25%;“传统”,大部分啤酒的风味都必须从传统或者创新的原料与发酵工艺中获得,我们平常喝的风味麦芽饮料,并不是精酿啤酒。 在精酿啤酒中,最有名气的算是比利时修道院啤酒,由信仰Trappist教的修道士生产,他们在修道院内,以慈善生产为目的生产这种酒,在酒瓶上打上“Authentic Trappist Product” 的字样。 这类似于,只有香槟地区产的起泡酒才能叫香槟,只有在在贵州茅台经特定泉水产的酒才能叫茅台,每一种酒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 这一独特文化现象带来的商机不可小觑,如今全球啤酒市场呈高端化的发展趋势,高端啤酒(含精酿啤酒)销量增长160%,占整体啤酒市场4%的销售量,占18%的利润。美国精酿啤酒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20% ,市场正在成熟,而一份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行业报告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中国啤酒市场呈现高端化的发展趋势,精酿啤酒增长显著。” 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已经达到36公升了,精酿啤酒在其中可以找到很大的市场。据沈恺团队的调研,“中国精酿啤酒的消费量不足整体市场的1%”。他告诉钛媒体,“目前精酿啤酒在上海、北京、成都三地市场表现出色,中国年轻消费者和其它国家同龄人的消费观念是相似的,他们对精酿啤酒表现出巨大的兴趣。”
从IT精英到酒厂老板 精酿啤酒前景很好,不过目前也有不少限制因素。 一是教育用户,精酿啤酒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有一个形象的概念,消费者缺乏对产品的认知,需要从业者进行很多科普工作。 二是物流分销、进口原料,及其带来的高成本压力、物流冷链问题; 三是国内精酿啤酒厂酿造能力有限的现状,青岛等大酒厂也在进入这一行业,但用户反馈口感一般。 沈恺希望从用户教育、物流分销、原料进口、酿造能力几个方面改变现状,因此他首先开发了一个平台——“酒花儿”App,同时运营了名为“酒花儿公社”写的微信公众号。他自己还在安徽收购了一家酒厂,不断从国外进口啤酒花,专业生产精酿啤酒。 此前他是一位IT大佬:2005年加入Google中国,是中国最早的员工之一,在三年的时间里,建立并扩充了AdSense本土团队,并负责竞价广告、Google搜索与品牌策略的工作,atv,是业界知名的互联网营收大师。 在谷歌,他几乎负责过所有产品线,成长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我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法,现在我想用互联网推动中国酒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