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让小冰具备情感的原理,李笛说,过去生物上有一个概念,叫相异率,也就是生物多样性。但是,在情感上,当你的大数据量足够大,有一个反过来的定律,叫相似率,世界上跟情绪、情感和情商这些相关的,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如果数据量足够多,并且分类足够好的话,你可以发现它们在距离上的远近亲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冰就像一个老司机,它看过的同类情形太多了,所以可以看出相似性,也就是在某些程度上的可替代性。 根据微软透露的数据,去年年度,有一名用户跟小冰进行了一场长达9小时53分钟的对话,这几乎是创造“世界纪录”了。李笛说:“能够产生这样的个案,还有大量的已经达到水平的案例,代表系统上已经发生本质变化,如果系统没有发生变质变化,这样的孤立个案是不可能出现的。” 商业上克制:绝不开放API,模拟人类语音有社会风险 李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小冰在商业化方面非常克制。小冰在对外合作中,不开放第三方API接口。 小冰的商业化方向,两年半前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在日本已经盈利。 小冰的商业化实现目前是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比如Line或者罗森超市的公众号里面,提供一些罗森的离线服务,一些商品。李笛说,即便是这样,微软跟罗森还有一个很明确的协议,绝对不会简简单单地给他一个API 。整个这个商业过程系统是由微软小冰产品控制的。目前为止,在这上面无法采用API或者SDK 的方式来提供。 此前,李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小冰在商业化方面非常克制。小冰在对外合作中,不开放第三方API接口。 他解释说,不对外开放API,是因为小冰具备影响对话者决策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恰恰是商业需要的。一旦被滥用,会导致很多不好的后果。 “某种程度上,如果某个人工智能企业有这个能力,并且他开放OS或者API,这个在为行业、自身和广大消费者带来危机。因为,这意味着任何一个第三方在这上面可以以人工智能之口,开奖,把东西卖给你,把药塞给你,用销售话术的方式把不需要的东西给你”,李笛说,“ API、OS 这个是绝对不会做的,今天愿意这么做的人,是因为技术上达不到这个效果,所以他们可能还没想到过这个问题,没有面对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们面对过,我们想到过。所以,明确说,我们不会开放。” 他还提到,直到今天为止,微软有一个与语音有关的技术,从来没有对外展示过,那就是:让小冰的声音学用户的声音。他说:“我们的技术是,让小冰的语气学你的语气,但是声音是小冰的声音。我们绝对不会让小冰去学一个人类的声音说话,说得像这个人自己的声音。因为这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如果有人用这个假的声音去诈骗怎么办?” 李笛说:“人工智能企业必须有社会责任意识,一个人工智能必须有他自己的角色定位,它不可以尝试去以另外一个人的身份,去完成一些事。只不过,它技术上做不到小冰这一点。所以,某个人类的声音今天虽然可以被模拟出来,但是你听两句三句你就能听出来这不是本人 。如果今天技术达到小冰的水准,通过很小量的数据学习训练出完全和某个人类的声音一样,并且自然度非常高的话。这就天下大乱了。到处都会是诈骗电话。” 李笛认为,在目前的市场中,如果一个创业公司想要做出像微软“小冰”一样的产品,是不太可能的。 他说:“在AI领域,微软小冰好像是突然走在前面,但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似乎总是比较被动。因为这两个时代,主要依靠本地资源,或者本地内容,有时候资源和内容都不依靠,而是依靠本地渠道,人工智能时代不是靠这个,任何一个小的创业公司,不适合去做人工智能领域的横切面,有很多公司做后端服务,提供SDK,提供Domain Base的,都不可行。可行的是在某一个时间点,负责某一个行业 Base 解决方案的落地,这个是有机会的。” 微软什么时候能醒过来,去真正抓住未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