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人工智能接连攻克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多个难题,简直是处于宇宙中心。不管是资本、媒体还是创业者,都对这个领域怀有极大的热情。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观感大概是这样:不知不觉,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就到处都是了,各大巨头也纷纷入场;一夜之间,AlphaGo狂扫一波顶级棋手,笑傲世界棋坛;下一步,大家是不是该担心普通人的饭碗不保,以及未来会被机器人奴役了? 亚里士多德对自身智能及其模拟也曾发出过天问 然而假如我们认真地把目光投向这个上可追溯至公元前300年,下至1956年才正式得名“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领域,就会发现,其实引起这一波狂潮的不是“人工智能”本身,而是处于这个领域里的机器学习中的一项技术——深度学习。 通过构建人工神经网络,它第一次解决了许多人们无法触及的难题、让人工智能前所未有地和人类的生活产生交集,直播,也因此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关注。 然而深度学习,真的如此神乎其神吗?它有没有致命缺陷,未来又在哪里?记者难以回答,又充满好奇,所以踏上了一条寻找“深度学习”真正意义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采访了AI领域的创业者、学者、投资人,还注册了EDX上的人工智能课程。以下,是我的初步答案。 曾经的“人工神经网络”走上神坛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不管是深度学习还是机器学习,都不能和人工智能划等号。 除了机器学习之外,人工智能还有推理、规划、交流等多个分支。深度学习是指“依赖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主要通过模仿人类的神经网络来训练电脑、以解决各种问题。比如卷积神经网络,就是模仿人视觉的形成规律而构建的。 他们之间的关系大概是这样的: 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的关系 | 图片来自混沌巡洋舰 总的说来,如今大家谈论的“深度学习”其实就是“人工神经网络”的一次复兴。数十年前,许多学者曾经刻苦钻研过它,只是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计算能力不足,神经网络很小很浅,它在吸引一波注意力之后回归沉寂,也令投资人对它失去了兴趣。 随着基础设施领域的进步,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数据资源的积累能力在不断提高,数学、系统控制、经济等领域的技术也在不断融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又再一次走上了历史舞台。然而这时候,上一个“人工智能冬天”的影响犹在,于是有识之士给它换了个名字来进行下一轮的发展…… 毫无疑问,这个做法奏效了。 在21世纪,深度学习让人工智能第一次能够开始解决大众生活里的问题,存在感超强——它的特点是不再像以前一样依靠硬编码来解决各种问题,而是通过搭建一个模仿人工神经网络的架构,来让机器通过大量数据训练而自己找出其中的规律。 其中涉及多层复杂的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在经过大量训练后最终能够得出准确率极高的结果。 在许多领域,深度学习技术都带来了令人惊艳的结果:AlexNet,AlphaGo,自动驾驶,图像识别,机器翻译…… 过去的人工智能研究中,被人诟病的一大特点就是机器给出的结果并不够准确——当年的机器翻译,能把“心有余而力不足”翻译成“伏特加酒香而肉已经臭了”……而拥有了深度学习技术之后,人工智能的准确度不仅大大提高,在许多领域,它还能达到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深度学习的致命缺陷 然而“深度学习”(也就是“人工神经网络”)也有着一项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缺陷:这些复杂的人工神经网络,不仅让向其他人解释变得困难无比,就连学者本身也无法考证他所创造的系统,是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 这是一个可怕的特点——“Uninterpretable”。在学术界,这意味着人类无法知道机器给出这个结果的原因。 这一点有多重要呢? 它有可能会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失去“发现错误”的机会。 在机器学习学者Rich Caruana的一项试验里,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错误。在匹兹堡大学的医疗中心里,一群学者试图用机器学习来预测肺炎患者是否会患上严重的并发症。他们的目标是,通过让有较低患上严重并发症的病人提早出院,来减少床位压力及医护人员的负担。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