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圈从来不缺少热点。昨日,《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的文章刷屏网络,引发各种猜测和讨论。但在大家热议的同时,也都期待着剧情的反转,然而今天当事人之一的展程科技CEO的回应,似乎并没有看到反转的迹象。 互联网热点出现时,为何民众总是那么的期待剧情的反转?其中,透漏了怎样的社会大众心理?特此,黑马哥授权转载歪理邪说(ID:wxieshuo)的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迪。 互联网的世界永不停歇,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件发生。前几年人们习惯发表看法,那时候更多人有强烈的感情,但到了现在,等反转已经成了固定模式,这是非常悲哀的。在我看来,喜欢等反转的人都是缺乏主见的。一件事情除非完全是伪造的,否则根本没有反转这一说,后面就算发生了变化也只是对事件本身的信息补充而已。太多人分不清反转和公关说辞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个人如果有比较好的判断能力和正常的三观,他并不需要等反转,而是可以指出事件之中哪里存疑,直播,哪里不实,也不会对反转抱有什么期待。而一心等反转之后兴高采烈的说“看,我就说这事情没这么简单”,这种行为不仅懦弱,而且毫无主见,只是等着用一种说辞来证明自己心理的阴暗。 这种行为模式是社交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人被社交网络以关系隔离开。很多人考虑的是自己在好友网络中的形象,而不是事实本身如何。在社交网络之前的年代,人们在互联网上比今天更真实,那时候流行的说法是“互联网上没人知道屏幕后面是一条狗”,因此“你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掩饰”。社交网络破坏了这种匿名性,人要顾忌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互联网变得和现实生活一样,要重新带上假面具。 尽管我理解这种行为模式的动因,但是仍然不会赞同等反转这种行为,因为最糟糕的情况,你也可以选择不说话。 以这几天的“程序员股权争议”事件做个例子。虽然原始的《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一文有比较大的煽情成分,但仍然不难找到要点,如下: 当事人是该企业最早的员工,工作7年。 当事人为公司董事。 当事人获得过公司奖金,但至今没拿到股份。 当时人公司CEO正在注册一家新公司。 知道这些要点之后,根本没必要去等什么反转。只需要问一个问题:“公司是否承诺当事人过期权或股份,如果承诺过,为什么没发放” 这就是关键问题,其他都不重要。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法律专家,但是至少每个人都应该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在这件事里面,就要理解股东权益和劳动者权益是不相关的。如果当时承诺授予他股权,他就获得了股东权益,无论他在公司表现如何,是否被开除,已经授予的股东权利是不能简单剥夺的。 用当事人是否称职,是否跟得上公司发展之类辩护的,在坏和糊涂之间必占其一。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当事人不称职,这是劳动者权益,不称职就没有工资或者奖金甚至开除,跟不上公司发展可以调岗甚至开除,但这都不能改变他早期加入公司是承担了风险,也作出了贡献的,已经拿到的股权是历史贡献所致,和后来是否跟上公司发展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就算后来他一无是处,被公司开除,已经获得的股权也是不能被直接剥夺的。 这样机制公平不公平?如果上来承诺10%股权,之后发现这人完全不能胜任工作,10%股权又必须给出去,这当然对企业是不公平的,但是现在企业制度早就发展出了“股权成熟机制”。即股权托管第三方,签订协议,以创始团队身份为公司工作每工作一年,就可以获得承诺股权的一定百分比,这个过程叫做“成熟”(Vesting)。用这个办法几乎可以毫无争议解决类似问题,如果一个人不称职,就可以和他结束合同,已经成熟的股权是他的(公司回购还是保留另外说),但未成熟的就不再发放了。非常公平。遗憾的是我们最近看到的各种案例,无论是这次发生的还是以前冯大辉和丁香园的争议,最终都是因为公司没有贯彻这种模式。说辞当然有很多,公司太小、公司不成熟、想以后做但是没来得及…这些说辞根本站不住脚,两个案例都是发展了好几年的公司,但是这种简单、有成熟解决方案问题常年解决不了,很难以一句拖延症解释。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