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蝶野 移动互联网的大浪过去了,不过下一波浪还未来。 在投资女王徐新看来,互联网是冲浪,一个浪过来没把握好,赶不上就错过了。2013年以来跑出创业者虽然躲过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避开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却和2016年的资本冰河期撞了个正着。 连续五个月,裴滨峰都在各地奔波找投资人。 账上的钱快见底了,「如果按当时的成本,春节过后1到2个月就没钱了。」资本寒冬,曾经嚷着规模,用户量的创业者都收了声,埋头抓起了现金流业务。 裴滨峰的创业项目「蛋白」也决定从短视频社区转做美食内容电商。这意味着放弃内容孵化,达人储备,以及后期转向的可能性。「就想赶紧赚点钱,不说会盈利,但至少可以有收入。」 那段时间,裴滨峰觉得自己处在「三重分裂」的状态。从内心深处,他抗拒内容电商,「它已经偏离蛋白最初想要做的事了。」但在整个团队面前,他不能显露自己的情绪,见投资人的时候,还得大谈未来的走向。 「那个状态真的特别焦虑。」 投资人也变得异常难撬动。再谈内容IP的价值已无人关心,他们开始问他收入,供应链,一切都围着「钱」打转。 多次被拒之后,裴滨峰变了,经常踩着投资人的偏好做业务调整,「我觉得那简直不是自己想做的事。」可在那个环境,他觉得自己也是被逼得没办法。「我想要钱,本身自己的东西不赚钱,atv,你不to VC,他不愿意给你钱,你怎么办?」 这和他才出来创业时的感觉,截然不同。 那时「双创」催化下,创业气氛正烈,投资人也很热情,「别搭理别人了,赶紧出来创业吧。」
据B12数据库整理制作 他们谈趋势,发展,想的更多的是未来可能的样子。拿到天使融资的时候,裴滨峰觉得自己处在一个理想化的状态,每天沉浸于工作,晚上一两点才睡。 生活就像一条飞速上升的曲线,好像不会有尽头。 拿完A轮融资时,「风先生」也正处于急速扩张的发展时期。全国铺线、智能手环、培训课程、风先生专车、风先生沙拉多线并列,再加上多层级的管理策略,顶峰时期,风先生全职员工近万名,仅管理层就有几百人。 郑飞科一直强调风先生是新物流公司,是用互联网思维运营的下一代混合型企业。他也确实继承了互联网「快」的精髓,只是快速扩张之后,他发现自己有点收不住,「感觉失控了。」 三轮近两亿的融资陆续在O2O大战中烧没了。资本趋冷,大把撒钱的日子结束了。资金紧张的时期,郑飞科除了自掏腰包,还抵押房子借贷去维持公司运转。 「有朋友劝我放弃,还有人说可以给我投钱重新开始。可我已经交了这么多学费,不可能放弃了。」 「有时候创业,你要够狠」 「有人骂我留不住人。」说这话时,郑飞科多少有点无奈。 全国近20个城市的业务基本叫停,只剩下杭州本地业务,整个公司缩减到了几百人的规模。管理层也遭遇了大换血,郑飞科承认这是蓄意的,他要换掉那些不适合的。「我是结果导向型,从0-1,只有结果,没有感情 。」 裁员、收缩规模是续命的手段,残酷,但确实管用。它为风先生争取到了调整的时间。 蛋白也同样在和时间赛跑。春节前一个月,裴滨峰裁掉了队伍中1/4的人,账上的钱已经不足以让他发年终奖了。他为每一位离职员工都做了推荐,第二周他们便可以去别家公司面试。和离职员工面聊的时候,他用手机拍下了全部的视频,但后来也没有翻来看。 让裴滨峰印象比较深的是几个运营的姑娘。当时她们集中在一间小办公室办公,七八个人之中要走两三个。聊完之后,几个姑娘回到小办公室,关上了门。「她们感情还是蛮好的,就在那哭,我也不好推门进去。」 裴滨峰觉得这都是每个人要经历的过程。「我其实不是一个心狠的人,但有时候去创业,你要够狠。」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