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国内华为、OPPO、vivo销量上行,目前媒体到大众的关注度基本也多数集中于这三家,在这三家之外,包括小米、努比亚等在内的许多厂商非常被动,它们事实上是很焦虑的,因为品牌溢价与中高端销量越来越集中于这几家头部厂商,对其他厂商的品牌上升势能形成了压制。当下厂商都在打存量用户的换机需求,用户换机会选择越换越好,因此,相对来说,整个大盘虽然销量趋缓,但对于品牌形象较好、稀缺的用户青睐的国产旗舰机型,却在走向供不应求,供求关系也在驱动其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许多慢慢小型或者曾经辉煌如今没存在感的厂商的中高端市场份额空出来之后,需要有厂商去填补,比如类似HTC等势头下行厂商空出来的市场份额与潜在销量必然要被国产厂商消化,但部分厂商将从淡出人们视野之后逐步退场,而增速强劲的厂商可能会进一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品牌开始集中化。 一定程度上,一旦消费者选择越来越集中于几家厂商的情况下,也意味着这几家厂商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与中高端潜在用户群。 都在发力线下,借机涨价要给线下渠道预留利润空间 国产手机与苹果呈现出来的势头走向是,苹果品牌效应正在下行,而国产头部厂商正在上行。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在产品本身的硬功夫之外,所谓的屌丝经济、粉丝经济、情怀牌与撕逼骂战、线上线下花式营销用户早已司空见惯,这些已经很难打动用户。 要冲击高端,技术研发、渠道布局、广告营销等等这些方面的投入,都不可少,因此当前的许多原本以线上为主的国产手机都在学习OV集体发力线下打造实体店体系,雷军早前定下的“小目标”是未来3年在中国布局1000家“小米之家”,华为早前也定下了在全球新开15000家华为零售店的目标等等,这导致许多厂商的实体店运营成本、研发成本、线下渠道成本、营销成本等都在上涨。所以包括小米华为在内的所有厂商如今都在发力线下广告营销,当然也有技术研发的投入,总体上投入越来越大,当利润只能简单的依赖硬件时,手机涨价就成了一场不得已而为之的赌局。 有厂商的线下渠道商表示,还是要给线下渠道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这次借机涨价可能也是考虑了这个因素。 小米的下滑让所有厂商看清了生态战略的现实:涨价是一场无奈的赌局 过去手机厂商纷纷走低价战略,想的是一个手机用户对应着一个潜在的软件付费用户,有一天能够通过最大化的占据扩展用户群,进而依赖更好的移动生态布局以及账号体系捆绑软件或增值服务盈利,补贴硬件的不赚钱。但现在终于认清,因为目前真正能够做到持续性的依赖软件服务赚钱并且营收势头越来越好的,还是只有苹果。因为厂商们没有办法在软件层面构建封闭生态体系与黏性,沉淀用户并且驱动软件层面上的营收。 另一方面,据CanaccordGenuity日前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苹果攫取了智能手机市场92%的利润,苹果通过软硬件两方面的高额营收已经将智能手机的红利几乎吸干了。国产手机厂商已经没有太多时间来圆自己所谓软硬件商业模式,因此意识到规划好产品体系、渠道体系、供应链战略等才是最终驱动手机高端战略的基础。那就是经过资本寒冬以及市场饱和之后,小米的下滑让所有厂商看清,依赖硬件升级走性价比低价走销量依赖软件赚钱补贴硬件这条路基本走不通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路往回走,重新复盘之前的战略,推倒重来。 另外,部分小型互联网手机品牌从市场上消失,许多国产品牌也纷纷主动放弃机海战略,与此同时,各大厂商的新品推出时间变慢,机型收缩,中低端的机型需求被市场压制了,而用户更多是被迫向高端转移,对于许多低端厂商来说,涨价是原因是因为本来就亏损,企业现金流不足,涨价只不过考虑的是不能让2017年亏损再加重。去年IHS Technology研究总监王阳表示,好几个大的手机厂商都亏得厉害, 2017年越亏越多,挺不住的就得倒掉。 面对年复一年苹果在不断蚕食掉手机行业绝大部分利润,而手机市场正在越来越饱和,厂商们事实上比之前更为焦虑,也更为无奈。无论是给线下渠道预留利润空间还是填补亏损的漏洞,与其说集体涨价是一种顺势而为的集体战略,但背后更多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赌局与无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