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刚需伤不起。当你饿的两眼发昏时,再牛逼的闪送也不如去楼下的庆丰包子铺。看看上个月全国大范围重度雾霾期间,小米官方渠道集体缺货、代理商的囤货则集体溢价,此时此刻,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暗搓搓的去点那个“有货通知我”的按钮,奔到家附近的国美苏宁来一台即买即得的净化器才能给人们最及时的安慰。 而一旦需求不是那么迫切,线上搜索的优势立即显现出来。当你和朋友打算在几天后组个饭局,那么现在来看,最常见的流程是:大家伙儿拉个群,在大众点评上找一些备选餐厅,扔链接到群里,讨论一个最优选择,然后一键预订。有时候,你们可能会讨论上好几天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备选进入你们的选择。 三、从价格维度上来看 很明显,在人们的消费行为里,“价格”是引发线上线下购买行为出现分水岭的一个最直接的诱因。 并不是简单以便宜或者昂贵来区分。但一般来说,人们不愿意为低于一次邮费价格的商品在线上买单,说白了就是这东西还不够我付邮费的呢。反之,超过一定心理价位之上的商品,也很难仅仅通过线上教育、内容展示、翻阅评价就促成消费行为的。这也是为什么奢侈品、汽车、家居以及大型电器、智能化电子产品等大额消费更多的会发生在实体店内,或者说,更多的需要线下体验。 说到这里,价格维度就好像是一个游戏玩家触发了隐藏关卡,它的背后,揭示的其实是人们对于线下购物体验的需求,是螺旋上升而不会消失的。同样是尼尔森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9%的中国受访者表示,线下购物是一种愉快的家庭外出活动,另有67%的人认为非常享受在实体店铺购物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四、从体验维度上来看 线上浏览是基于大量内容的罗列,是几乎没有任何商品体验的场景,因此多数时候它承担的是一个分析工具的任务,解决的是“我为什么买”的问题,而不是触发“我要买”;但线下场景则要丰富更多,有更多机会更直接的激发消费热情的产生。 就好像电子书和实体书店的关系一样,虽然线下实体网点逐渐式微,但纯线上渠道仍无法完全将其取代。而在零售领域,实体店的不可替代性则更为明显,甚至有着向线上反向入侵的趋势。从目前国美实体业态的发展状况来看,通过体验场景的改造,为消费者创造出更多的消费场景。逛店饿了有餐厅、亲子时光可以DIY烘焙、科技达人可以亲自操作无人机VR和机器人、游戏达人可以玩电竞做直播,店里还有一眼看得到效果的净水设备展示和体验,在店里转一圈,该买什么能买什么,心里就有谱了,再加上体验的乐趣,当场下单带走的比比皆是。 不仅是场景改造,线下与线上的融合也是实体门店正在探索的转型。消费者可以线下体验后,回到线上下单;也可以线上下单,线下自提。而线上积累的用户数据,当然也可以让线下在制定售后服务、产品研发、场景改造等方面有据可循,实现“用户最需要”以及“离用户最近”这两个目标,从而为人们创造多场景、更舒适的购物体验。 由此可见,实体零售业的未来根本不是全面走向线上,而是场景改造与全面融合线上。无论是当当网“逆势而为”开办实体书店,还是优衣库推出线下自提服务以期用网店为实体店导流,种种迹象表明,线上与线下双方不再是互撕互怼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便再造一个新场景。这也是新零售的本质。 尽管大家越来越习惯于互联网改变传统产业这样的话语模式,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j2直播,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又何来电子商务,就像总理说的“总不能在网上骑自行车吧”。新经济就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度结合,是不断衍生、相互叠加的场景。 设想一下,未来用户的购买行为在网上数据库中形成特有的标签,拥有这些数据的企业不仅熟悉用户的消费喜好,当你走进商场,手机自动为你推送适合的商品选择,在你生日的时候商场主动为你送上礼品礼券,情人节的时候,主动帮你推荐最近最便利的影院并预定座位,这就形成了新的消费场景。 阿里亚马逊、国美苏宁,这些曾经水火不容、隔空约架的以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自居、代表着旧有商业模式体系的大公司们,正在从不同的角度挖掘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点,把原来的实体经济或数字经济彼此聚合,变成一个新的经济模式,最终的结果,将是让消费者随时随处享受到更为便捷、更为奇妙的购买体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