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参与发行的四部电影,淘票票已取得相应的成功,以《西游伏妖篇》为例,因为获得8.8元观影的大幅推广,早在大年初一零点场正式公映前,atv,该片总预售票房已达1.76亿元,提前锁定大年初一全国院线34%的排片场次,为后来超过15亿元的总票房拿下首功。 但这种通过“烧钱”砸出来的成功似乎并不能持久,尽管在前三部重头戏看上去还不错,但作为联合发行人之一,淘票票的真实收益扣除票房后还有多少,并不好说。 而其作为主发行人的《决战食神》尽管也通过“烧钱”票补取得了较好的排片,却遭遇了口碑和市场的双“扑街”,上映6天才刚刚过亿的票房给其本已扑朔迷离的发展道路再度蒙上了一层阴影。 何况,影片票房越高,票补就越大,烧钱也就越多,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票房现形记:缺乏口碑的电影是票补市场的毒药 事实上,通过“烧钱”烧出的高排片在面对市场时极容易“现形”,在真正的市场面前,票补虽然极易做大市场,但也会轻易放大各种方向的口碑,“口碑才是王道”这一道理也并不新鲜。 如果说谢霆锋的“30巨婴寻亲记”日渐萎缩的票房和直接扑街的口碑还不能体现这一尴尬,今年上映首日就破亿的《大闹天竺》更将这一模式的失败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有“国民宝宝”头顶飘绿的故事预热,《大闹天竺》在延期放映前就已收获了不少同情票。随着票补的逐渐深入,其前期排片与《功夫瑜伽》不相上下,但随着豆瓣3.9分的惨淡分数打出,发行方对已观影人群的口碑控制无法有效进行。 “王宝强的处女作”也再难撼动口碑市场,次日即被列入烂片行列,票房被反超之余,连泡都没冒一个就消失在市场的海洋中。 而顶着谢霆锋“煮汤圆”出场的《决战食神》将口碑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尽管淘票票全力发行,卖力票补,甚至全国串场举办路演等各种活动,甚至影片上映后学乖去豆瓣请了水军救场,却最终补不上影片剧情上的巨大黑洞,上映多日仍面临着难以回本的尴尬。 与此同时,淘票票等平台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也愈加艰难,尽管去年5月才成功完成A轮融资17亿元,但仅仅两个月后,将近4亿元的亏损落在了淘票票头上。 另一种有些揶揄气味的市场分析也并非毫无道理,票房补贴背后还有一个影院可以钻的漏洞。例如,一张电影票影院售价50元,在线票务平台优惠为10元,则每卖出一张票,淘票票则需补贴40元给影院。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影院自己掏钱以10元一张的优惠价拿下100张电影票,淘票票则需支付4000元补贴给影院。而影院仅从这里就可以获利4000元-1000元=3000元,比参与票房分账所获更快或更多。从这个角度看,以票补来打市场战,无疑是一种悲壮的败笔。 当然,也有对在线票务平台较好的消息传来,随着对电影上下游市场的不断深入,新晋影片在发行上也将更多地考虑在线票务市场的因素。 譬如原定今年的春节档的多部电影(如岳云鹏的《欢乐喜剧人》、小沈阳的《我说的都是真的》等),就因为面临大片的竞争、缺乏了线上发行渠道的支持,最终退出了春节档的竞争。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